
沈阳市一三四中学 唐倩
好的作文不是用虚空飘渺、华丽空洞的词汇堆砌出来的,而是一个用“心”的过程。所谓用“心”,不仅包括工整的字迹、认真学习写作技巧、认真修改,更重要的是用“心”体验,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因此,写好作文必须磨炼以下几点:
素材从生活中来
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而家庭和学校占据了绝对重心,因此,作文的素材大部分来源于这两方面。好的作文是从生活的一点一滴中体味出来的情感凝聚,即使语言质朴无华,只要有真实的情感在内,就会让人动容。积累素材比较好的办法是坚持写周记,把生活中亲身经历的小事儿都写下来,到写作文时就会轻松很多。
留心生活小事儿
生活中的小事儿往往能让人体验新鲜和细腻的情感,好的素材是由这些小事积累起来的,处处多留一点心,就不会有“没啥可写”的困窘。
例如,有个学生坐公交车,由于个子矮,没法抓住公交车上的扶手,左摇右晃,这时一个阿姨告诉他:“抓着我的胳膊吧。 ”回来后,这个学生把他的经历写成了作文,小事中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感。
再例如,有个学生100米测试总不及格,而她姥姥家离她自己家有一段距离,夜里很黑,她很恐惧,于是她每次从姥姥家回来都跑着回家,而一个老爷爷每天都会微笑着看她跑。过了一段时间,她的跑步测试竟然及格了。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却真实有趣。
怀一颗感恩的心
现在的很多孩子都觉得父母给予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可是,每一个人都要学会感恩,要懂得珍惜。平时父母也要多和自己的孩子交流,并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情感,多教一些待人接物的态度,这种非智力因素即情感的培养会让学生更加懂得“真情实感”的意义。
比如,初三学习负担骤然加重,很多父母的付出越来越多。回家时一盘洗好的水果、睡前的一杯牛奶,甚至是默默陪伴孩子到深夜,这种情感往往具有以小见大感人肺腑的力量。如果学生能够看到感受到,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再如,有个学生过18岁生日,他妈妈带他到福利院看望那些残疾的孩子们,他为他们变魔术,而妈妈就把这一天的每一个细节拍下来做成一本纪念册作为他18岁的生日礼物。和那些可怜的孩子相比,他会觉得“我好幸福”,从此更加懂得“珍惜”二字。
用发现的眼睛看世界
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也从不缺少作文的好素材,而是大家用“眼”不够,用“心”不够。
有篇很好的作文就是“发现”的典型。考场上,有个学生发现另一个学生在作弊,于是他回家后写了篇作文描述这个场景,把那个作弊的学生描写得惟妙惟肖,动作表情俱全,充满了趣味。另外,一般初中学生都会参加军训,军训第一天,看到难以下咽的大锅饭,学生们就开始发挥忍饿功,结果艰苦的训练让他们的肚子咕咕叫,晚上再吃饭时那些盛在盆儿里的饭都成了让他们眼睛发光的美味。这种对比就很有意思,而生活中的趣味到处都有,关键看是不是用心去发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