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围观者何以冷漠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1-13 10:15:07

  前不久,杭州市一位85岁的老爷子在街上不慎跌倒。老人在地上躺了近20分钟,临街商铺和街上有众多围观者,却无一人主动上前将老人扶起。甚至有一名中年男子想上去搀扶时,旁边一名妇女却大声斥骂,说老人万一有事,责任赖到他们身上,就说不清了。

  对此,我们真的很难评价。因为即使我们讲了再多的大道理,仍经不住一句“别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质问。有了南京彭宇案和郑州李凯案的罗生门在先,关键时刻,谁还又能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呢?

  2007年9月3日,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沸沸扬扬的彭宇案作出了判决,结果是彭宇应赔偿40%损失费计45876.36元。根据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的推理,彭宇送徐老太上医院的行为“纯属做贼心虚”。上月28日,郑州二七区法院对李凯案的判决如下:由于事故无法查证是由李凯强还是老太太的过错造成的,所以根据公平原则,由李凯强承担老太太的“损失合理部分”的50%,判决李凯强在15日内支付给老太太1万元精神抚慰金及其他费用,共计7.9万余元。

  毕竟大多数人都是“法律界”的外行,因此实在难以理解这种“连坐法”的奥妙之所在,也无法洞悉这种“各打五十大板”式判决的微言大义。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在某些事件上,话语权仍掌握在少数“内行人”手里,外人稍有异议,内行们便“祭”出看家法宝:垄断的话语权。照此逻辑,顺我者皆内行,逆我者皆外行。如果你有异议,那么你就是外行:既然是外行,自然说的是外行话,自然没有发言权,那么就请出局。

  在这种前提和背景下,与其说围观者在明哲保身,不如说他们是以一种冷漠在向某种不良行为赌气和示威。就像看几场糟糕的国产电影,就发誓再不看国产电影一样;就像看了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就对中国足球彻底失望一样。说白了,这就是一种自虐式的抗争,就是以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以剥夺自己某种权利的方式,来表示对某种行为的不满。虽然明知得不偿失。因为我们都是有老人的,将来我们也会有年老体弱、需要别人帮助的那一天。如果我们都如此戒备,最终受害者还是我们自己,我们的社会。

  我们都是围观者之一,只不过有的在现场围观,有的在媒介前围观。围观者力量是渺小的,围观者的力量又是强大的,关键是社会的价值观怎样被引导。如果社会的意见能得到充分尊重,能得到正确引导,那么围观者就会形成强大的积极向上的力量;反之,如果是非标准只是为少数所谓“内行”所设计,如果大众的话语权不受到尊重,那么受到无视的围观者就形同草芥,甚至走向反面。

  因此,与其谴责围观者的冷漠,倒不如追究围观者为何冷漠。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