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月11日讯 棚户区改造,轰轰烈烈;棚户区面貌,破茧成蝶: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小区整洁靓丽……棚改阳光普照千家万户,居民回迁梦圆尽展欢颜。
“旧房变新房,平房变楼房,住上了这新建的楼房,我们全家高兴得像过年了一样,政府为我们办了一件大好事啊!”宝山区盛园小区的回迁居民王春香提到自己住进棚户区改造的新楼时,高兴得合不拢嘴。她和丈夫,都是林业处下岗职工,以前一家4口就住在宝山区25委的仅60.99平方米的平房里,房子十分简陋,每年冬季都要经受严寒的侵袭,家中83岁的老母亲要穿着几斤重的棉衣棉裤,行动不便。棚改的春风吹进了宝山区,她家所在区域被列为棚户区改造地块。2009年12月14日,王春香拿到了盛园小区1号楼1单元3楼一户房屋的钥匙,这是她的新家,66.6平方米的新房。王春香接过新房钥匙的同时,也接过了党和政府对棚户区居民一片浓浓的爱心。
抚摸着新房里的白墙、瓷砖,回迁居民陈祥感慨万千。他是四方台区四井社区的居民,拆迁前他一家5口人住在一处约50平方米的低矮、潮湿的平房里,在这次棚改中,他享受了60平方米的回迁安置房,崭新的楼房卫生条件好、水电供应好,还是地热,陈祥说:“以前家里条件很不好,如果不是棚改的大好形势,我们根本没有机会住上楼房。”现在,他们一家人告别了陋室低棚,开始了新的生活。
随着棚户区改造的顺利进行,像王春香、陈祥这样的市民都将住进崭新的楼房。
解实情,办实事,想百姓所想。在居民选房之前,市棚改办高度重视,周密部署,组织各区棚改办排定了回迁选房时间表,及早培训负责回迁选房的工作人员,搞好回迁选房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了通知居民回迁选房一户不漏,选房秩序井井有条,确保了回迁选房工作顺利进行。在拆迁安置过程中,为实现和谐拆迁,市棚改办坚持政务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对评估、测绘、作价、选房、房屋验收、签订协议全过程公开,每个环节都在现场建立公示板,并对拆迁安置全过程建立了纪检监察、司法公证、新闻舆论、群众代表、内部制约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控体系,保证了拆迁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赢得了广大居民的信服和拥护,在全市上下形成了绝大多数居民理解拆迁、响应拆迁的良好氛围。
动真情,下真功,赢百姓赞誉。为使广大棚户区居民都能顺利住上新楼,我市制定了一系列惠民政策。援助到位,贫困家庭获补助。我市积极发动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群团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募集资金。凡是低保户、建国前军人或省、部级劳动模范选择产权调换时,均可以减免3000元购房差价款。对于补交房款确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安置廉租房或有限产权房屋;对家庭成员中有70周岁以上老人或持有二级以上残疾证明的特殊群体,优先安置,最大限度地让利于民。与此同时,我市充分发挥报纸、电视、广播、政府网站等媒体及社区等基层机构的舆论宣传作用,把调查摸底、动迁安置等过程变成宣传、解释政策和答疑解惑、思想发动的过程,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重设计,优结构,打造新家园。在总体规划上,我市把棚户区改造与优化城区环境、提升城市功能通盘规划设计,与高档住宅区、别墅区及旅游休闲度假区结合建设、同步开发,优化新区人居结构,避免新区变成新的穷人居住区,同时将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棚户区改造等资金捆绑使用、同步实施,积极探索住房建设新途径。市棚改办将立足现有工作基础,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完善配套措施,实施多元投入,落实优惠政策,乘势快上。与此同时,积极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实现居民入住;在各区总体规划的前提下,积极与城建部门沟通,加快配套公建的推进工作,使新建住宅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
棚户区改造是国家重点民生工程,是我市有史以来投资规模最大的惠民工程,是人民群众真正信任的阳光工程,它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严冬人心暖,走进棚户区改造的施工现场,被棚户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所感染,崭新城市生命活力在“和谐棚改”的阳光中绚丽舒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