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阿凡达》,当精神射入肉体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1-08 09:14:53


《阿凡达》海报

  《阿凡达》之前,即便算上《食人鱼II》,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影片也不过七部。通过这几部电影,他的影迷们早已摸清了卡梅隆的路数。这位每部影片都能给影迷带来新鲜刺激的大导演似乎陷入了创作瓶颈。他的电影里,主人公要么是施瓦辛格这样的壮汉,要不是永不妥协的倔女郎。其影片元素也无非是枪械、工业产物、海洋和电梯等等。即便是当年无比先锋,不惜一掷千金的特效,现在看来也只能用来唏嘘岁月的蹉跎。 

  卡梅隆老矣,阔别大银幕十二个年头,能再给我们带来多大惊喜,我不知道。

  说实话,看《阿凡达》之前我抱的预期既虔诚又宽厚。虔诚的是自己的青葱岁月因卡梅隆而精彩,宽厚的是老而弥坚者的披挂重来。然而,戴上3D眼镜的那一刻起,我立即扫去了全部焦虑。我坚信,这部影片终将如卡梅隆此前的电影一样被载入史册,成为有一座坚不可摧的里程碑!

  尽管此前卡梅隆来中国时宣称IMAX版只是画面大,效果未必比普通影院好多少,但感觉这是对只有七八块IMAX幕的中国影迷的安慰。对这样一部3D效果如此新锐的视效大片,看IMAX腰包损失,不看IMAX视听损失!卡梅隆在3D技术上花了很多钱和时间进行研究,其3D效果足以值回票价。之前有西方媒体曝出欧美观众看《阿凡达》会有人晕3D,笔者看观看后却并未发现有此类现象。传统3D影片用色彩分离的方式呈现立体效果,看久了会让眼睛疲劳。《阿凡达》则不同,画面光线经视镜折射后,直接反射入眼球,呈现出立体画面,无需人眼再去对焦,看起来相当舒服。有几个画面前后景反差极大,让人有种触手可及的错觉,教人大呼过瘾。

  除3D视效外,我们惊叹于潘多拉星伊甸园般的神奇世界,惊叹于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惊叹于令人摔碎下巴的动作场面。潘多拉星的生物、植物和生态环境让我们似曾相识。纳维土著、参天古树、精神之树、魅影飞龙、花草灌木和群峦叠嶂,都是地球环境的唯美奇幻版。也正是这种似曾相识让我们对故事里的星际争霸共鸣强烈。

  此前卡梅隆一再强调《阿凡达》的爱情故事会非常感人。如他所说,该片爱情主线非常精彩。尽管比不上《泰坦尼克号》的故事婉约,却也给人带来另一种感动。卡梅隆是个讲故事的好手,他执导的影片绝大多数是他自己的故事。跟喜欢在画面布景中暗藏玄机的雷德利·斯科特等大导演不同,卡梅隆喜欢直奔主题,用最酷,最直白的画面展现英雄主义。这种封闭浪漫主义诠释手法跟斯皮尔伯格的大部分商业片如出一辙,屡试不爽。《阿凡达》的故事跟《与狼共舞》颇为相似,不同的是,卡梅隆融入了《泰山》里的冒险情节和元素,让故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这样的故事或许并无本质突破,但在无比强大的视效面前,拥挤在座位里的观众淡忘了故事的似曾相识,更多地被一个接一个的惊险桥段和生猛的战斗场面所吸引。

  除爱情主题外,该片最大的主线和主题便是环保。与环境共生共存的纳维人尽管看来个个都像戈尔的信徒,传达的信息却教人心悦诚服。愚蠢的人类耗尽了自己星球的资源,无奈之下只有上其他星球巧取豪夺。而这种无度的开发最终会让其他星球同样面临地球的厄运。但短视的地球人只顾眼前既得利益,丝毫不考虑子孙后代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这种对地球未来的悲观想象在许多电影里都有,跟《疯狂的麦克斯》和《2012》等影片不同的是,《阿凡达》里的未来世界更接近皮克斯的《瓦利》,让人失望却不绝望。这样的主题非常主流,也非常容易引起共鸣。

  《阿凡达》里,杰克进入化身的点子也非常让人着迷。此前这类展现人类意志穿梭于精神和肉体的影片中,较有名气的是《黑客帝国》。《阿凡达》里不断用纳维人辫子插各类禽兽的桥段似乎也是在向《黑客帝国》致敬。这种意志的穿梭如同某种意淫,暂时无法实现,却令人心驰神往。此外,我们看到了强力装卸机的增强版,并再次看到《真实谎言》里人挂在导弹上的镜头。这些足以令我们在兴奋之余外带亢奋。

  综合而言,《阿凡达》是部视听体验一流的大片,是人类最高电影科技的标本。即便我们无法亲自将精神注入化身肉体在潘多拉星驰骋,也大可旁观杰克·萨利的精神狂欢。

  打算择日重看《阿凡达》,带着虔诚与宽厚。虔诚的是科幻史诗巨制的高潮不断,宽厚的是对那个叫詹姆斯·卡梅隆的家伙我们注定无法刻薄……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