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传媒论坛 正文
"无春年"不宜结婚是无稽之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10-01-05 09:20:24

  从2010年2月14日至2011年2月2日,为农历的“庚寅年”,俗称“虎年”。由于立春节气在每年的2月4日,因此,即将到来的庚寅虎年没有立春。于是,有人借此大做文章,认为“无春年”不吉利,不宜进行结婚、乔迁、建房、创业等喜庆之事。更有好事者在网上发帖,提醒青年男女“抓紧最后一个半月赶紧结婚去吧”。

  尽管天文专家纷纷站出来避谣,庚寅虎年“两头无春”是正常历法演变所致,与凶吉祸福无关,但还是有不少青年男女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为躲避“寡妇年”而提前在阴历年前扎堆结婚。据《半岛都市报》载,2009年青岛市市内四区的结婚登记人数创了新高,比2008年翻了一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受2010年“无春”的影响。

  事实上,因天文历法体系在农历与公历之间换差造成的这种“双立春”或“无立春”现象,出现的频率还是蛮高的。在最近的10年内,所谓的“寡妇年”就出现过3次:2002年、2005年、2008年。笔者注意到,每一个“无春年”到来之际,专家学者都站出来解疑释惑,呼吁应警惕非理性盲从,许多媒体也帮人们进行理性的分析,还有一些“无春年”结婚的老人也现身说法,可仍有不少人为图吉利“突击结婚”办喜事。

  按理说,一个人到了法定的结婚年龄,想什么时候结婚、办酒、生小孩,完全是他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谁也无权横加指责。可是因为一个没有丝毫根据的说法,就改变自己的人生计划,仓促加入到“突击结婚”的行列,这种盲从心态是幼稚可笑的。尤其是不少研究生、白领职员也竞相加入这支特殊队伍,为这种原本只是少数人所知的民间旧俗“推波助澜”,更是让人忧心忡忡。

  虽然我们没有理由指责为了规避“可能的风险”而做出婚姻决定的人,但对这种因“寡妇年”之说而引发的群体性、非理性行为,比如因偏信传言而恐慌、有意改换婚期,造成酒席难订、宾客负担加重以及日后的生育高峰和就业高峰等,是不能认同和熟视无睹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因结婚“扎堆”而导致某些年份出生的孩子入学、就业压力增大,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这方面的警钟!

  在我看来,适龄青年在选择婚期时应顺其自然,正确对待民间旧俗中的“流言蜚语”,多些理性,少些盲从,做移风易俗、破除建迷信的“急先锋”,千万不能让那些所谓的“彩头”冲淡了自己的幸福——因为良好的婚姻取决于夫妻两人的感情是否牢靠,以及各方面是否合拍,跟结婚登记的时间根本沾不上边。任意夸大自然历法的作用,把它看成是决定婚姻成败的关键,这在本质上是错误的。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