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贺岁档期,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与香港导演陈可辛的《十月围城》不期而遇,形成了“残酷的对照”。
据说,陈可辛亲笔改定了一句台词,上世纪初的“富二代”李家少爷重光对谢霆锋饰演的车夫阿四说:“你闭上眼睛,看到的是阿纯(姑娘);我闭上眼睛,看到的是中国的未来。”编剧特地站出来澄清,认为陈可辛改得不好,太高调了。其实,这话挺符合李家少爷身份的,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吃喝玩乐之类基本物欲不成问题的人,确实更容易去追求另一层次的东西。
可惜,这个理论在咱们大陆导演身上碰了壁。如果不让看前面的字幕,让你猜《三枪拍案惊奇》谁导的,估计90%的观众会猜,这是个急于用票房回报制片人的新锐导演的小成本制作。
有影评人士讲,张艺谋这样拍没什么问题,城乡结合部观众的口味也是要照顾的啊。没错,电影当然要百花齐放,不能指定一个导演只拍文艺片或者只拍商业片。但从国际惯例来看,一般功成名就、被尊为大师的导演,拍商业片总端着文艺片的架子,拍文艺片也要有商业片的收成。这倒不仅仅是因为他们脸皮薄,抹不开面子,而是到了衣食无忧的地步,自有一分从容,能够把电影当作一个梦想来精雕细琢。所以我们才能有幸偶尔欣赏到《辛格勒名单》这类难辨商业片还是文艺片的神品。
我们的大导演们却不端这样的架子,他们勇于向二人转学习、向小成本电影学习;号称年度大制作的电影也勇于向电视剧《暗算》学习,只变人名,不换梗概,不改情节。
要说大导演们完全没有天天向上的冲动,不想搞大制作,那确实是冤枉了他们。2006年以来,《无极》、《满城尽带黄金甲》、《夜宴》接踵而至,大导演纷纷出手,倾心打造在服装、美工上极尽奢靡的巨片,他们闭上眼睛,看见的是中国的过去,还都是形骸之外的过去。我们的大师,把钱花在搭外景、做戏服上,就这样完成了大制作,并打算靠这个步《卧虎藏龙》后尘,去拿奥斯卡外语片奖,结果如何当然不难想到。
身为新锐导演的时候,还能不负众望,一旦成名,却驾驭不了“大片”,往往沦为笑柄,成了大陆导演的宿命。观众期待太久,慢慢学会了宽容。只要能让人真心笑一回,就不愁票房过亿;只要不退步,哪怕是从《霸王别姬》原地踏回到《梅兰芳》,观众也愿意给个满堂彩。如今,在这样的宽容中,曾经执着的“第五代导演”在成为大师之前先学会了植入式广告,锐气未失的“第六代”会不会跟踪而去,看看前车之鉴,实在叫人不能放心。
电影不同于其他艺术形式,这座梦工厂以光影创作为媒介,吞噬巨额资金收获丰厚回报,融商业的海水与艺术的火焰于一体。不能简单地寄希望于“重整河山待后生”,单靠新生代的艺术激情支撑不起这个复杂的工业,它需要一个成熟的导演在拥有大师级号召力的时候,仍然保存着《红高粱》式的理想与冲动。从这个意义上讲,《三枪》体现的不是一部电影的失败,也不止是一个导演的失败。它告诉观众,大陆电影真正的巨片和真正大师,都还需要继续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