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31日讯 宁肯少要GDP,也坚决不上污染项目。有着“北大荒绿色大粮仓”之称的友谊县, 5年间拒签了6个大项目、拒绝金额10个亿,为的是保护生态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北大荒原生态、千古文化遗址、有机绿色农业等,使坐落在三江平原腹地的友谊县自然生态环境无以伦比。辖区内的友谊农场是我国“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之一,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尖兵,年产无污染粮食70万吨。独特的优势条件和人文环境,造就了友谊独特的魅力和引力。
要项目,不要污染;要发展,更要环保。近年来,友谊县在引进项目上,不急功近利盲目求数量,对影响、破坏环境,浪费、牺牲资源的项目,坚决一个也不上;对于招商引资企业,不管投资额度多大、将来贡献率多高,只要不符合产业要求和环保标准,一概“拒之门外”,全县环保审批、项目立项、土地征用“三同时”和“环评”执行率达100%。近5年来,这个县拒绝的项目资金占招商到位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一。
2005年,我省最大的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北大荒牛业有限公司落户友谊后,县委、县政府积极帮助企业再招商发展深加工产业。然而,当温州客商欲投资两亿元来建设皮革加工厂时,由于该项目在环境保护方面不过关,最后被坚决放弃。现在,企业生产的牛皮全部卖往外地进行加工。
因为政府严格把关,招商企业合兴米业为达到环保标准,不得不更改原设计方案,在投资2.4亿的基础上,追加2000万元,进行污水排放处理。
在拒绝污染项目的同时,友谊县还舍弃年百万元税收、五千万元经济总量,砍掉从事水泥、造纸和糠醛生产的3家环保不达标老企业,并“铁腕”改造治理了已有的8家轻度污染环境企业。
“拒绝污染项目,不等于不发展。”友谊县招商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县政府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共上马环保型企业近40家。通过引导、扶持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经济年年“牛市”攀升,2008年被评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县和全省最具活力县。因境生态优良,今年友谊县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