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连讲4个月故事 伟大母亲唤醒“沉睡”儿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30 09:24:50

  东北网双鸭山12月30日讯     “不抛弃,不放弃! ”这是一位母亲和儿子的约定。 48岁的丛美红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老一些,记者见到她时,她正在一家健身馆陪儿子做康复治疗。丛美红笑着说:“能看着儿子一天天好起来,这比什么都强! ”

  儿子聪明 小学就能读高中的课本

  丛美红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俩孩子学习从不用她操心。丛美红和老伴靠打短工维持生活,因为孩子的几个叔叔都是博士后,所以她和老伴也想把两个孩子培养成材。“虽然我家很困难,但邻居们都羡慕我,因为我有两个好孩子,尤其是小儿子,特聪明。 ”丛美红回忆说,刘述俊4岁那年,一天晚上睡觉前,她给儿子念唐诗,念了两遍自己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儿子就把整首唐诗背了下来,小述俊很聪明,能够过目不忘。

  丛美红说,儿子上小学后,学习成绩在班上是数一数二的,小述俊还学会了通过看电视来认字,对天文学也产生了浓厚兴趣,姐姐高中的课本他也经常拿来读。他一看书就是几个小时,不让爸妈打扰。看着聪明好学的儿子,丛美红觉得生活充满希望。
 

  儿子遇车祸母亲4个月没离开医院一步

  2006年8月11日,小述俊在横穿马路时被一辆汽车撞倒,头部受重伤。 11岁的刘述俊虽说抢救成功,但是被撞成脑干损伤、脑挫裂伤、锁骨骨折,陷入深度昏迷中。“孩子闭着眼睛静静地躺在那里,我使劲地叫他,儿子也不回应,难道儿子再也不能醒过来了吗?”丛美红哭着问自己。但丛美红赶紧告诉自己不能哭:“救治儿子的路还长着呢,我必须坚强,要是我哭坏了身体,谁来管我的儿子,我的任务重着呢。 ”

  很多医生都说,小述俊再也醒不过来了,可是丛美红不信,她觉得儿子一定能醒过来。

  主治医生告诉丛美红,像小述俊这样情况的病人,如果能在2个月内醒来,那么他还有恢复的希望,如果2个月后他依然昏迷,他可能就永远醒不过来了。“不管怎么样也要救儿子。 ”丛美红暗下决心。为了让儿子尽快醒来,丛美红每天趴在儿子的耳边给他讲故事,讲母子俩曾经一起经历过的事情,讲一家人过去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这段时间,丛美红度日如年,每隔10分钟,她都会看一下表,希望儿子在下一秒就能睁开眼睛。可是70天过去了,丛美红从“熟睡”的儿子身上看不到任何好转的迹象。刘述俊的左侧肢体偏瘫,而且消瘦得厉害,完全没了以前的模样。

  带着复杂的心情,丛美红依然坚持每天给儿子讲故事,她希望奇迹能够出现。4个月很快就过去了,丛美红为了唤醒儿子,天天守在病房,4个月竟没有离开医院一步。

  儿子终于能开口叫“妈妈”

  经历了4个多月的昏迷后,小述俊的眼睛终于睁开了,但是他的眼珠不会动,别人说什么他都没反应。渐渐,刘述俊的眼睛能随着物体转动了,可还是不能说话,不能吞咽食物。

  儿子结束了1个疗程的治疗,丛美红把儿子带回家,她请了20多位儿子的同学到家里,让他们在家里炕上、炕下跳来跳去,目的是让刘述俊感受到有同学在身边,借此让儿子恢复记忆。

  儿子得从头学起,丛美红就一句句在儿子耳边说话、给儿子念书、请邻居们到家里说话,大约4个月后,小述俊在丛美红无数遍的启发后,艰难地说出“妈妈”两个字。那一瞬间,丛美红高兴得叫了起来,她把邻居们都请到家中,让大家一起分享她的幸福。

  刘述俊在丛美红和亲人们的照顾下渐渐康复,他能慢慢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但是他的左侧肢体仍旧偏瘫,右手颤抖得厉害,连指鼻子的动作都不能完成。为了让孩子有更好的学习环境,丛美红带着孩子来到大连市沙河口区启智学校,她希望通过康复锻炼,儿子能尽快回归正常的生活。

  妈妈的心愿是让儿子重回课堂

  在启智学校的帮助下,目前辽宁师范大学运动人体专业颜智教授和学生带领刘述俊做各种康复训练。他刚来时,生活无法自理,连简单的穿衣系扣都无法完成。经过40多天的康复训练,刘述俊身体机能迅速恢复,他已经能够慢慢地走路,而且右手已经能准确地指出鼻子的位置。

  丛美红说,她和小述俊每天都会去做康复训练,一天8个小时,小述俊每次都积极配合,不哭不闹。“我希望儿子能够重新回到课堂读书,这是我最大的希望。 ”

  丛美红表示,儿子醒过来只是一个开始,等康复训练做完后,她打算再筹集点钱,让儿子去做脑部训练,“唤醒”他的大脑。“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坚持下去! ”丛美红坚定地说。

作者: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