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冬季百日招商会战专栏
东北网双鸭山12月24日讯 总投资1.2亿元的美国杜邦风筒生产项目刚刚投产,紧邻一墙之隔、投资1.1亿元的三诚机械项目后脚跟进。年终岁尾,走进尖山区,一股赶超发展的热情,似狂飙,如奔流,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2009年1至11月,尖山区共完成招商项目28项,实际到位资金28.04亿元。
成果,缘于尖山区打响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招商战役。
精力向招商集中,人才向招商聚集,政策向招商倾斜。尖山区科学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开展“冬季百日招商会战”的号召,全区上下紧咬目标,集中攻坚,招大引强,抓大扶强,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实现了“危中求机”、“逆势转机”。
专业招商“5+2”、“白+黑”的“乘数效应”
“走万家企业,邀千家客商,全年完成招商25亿。”这是尖山区“冬季百日招商会战”目标。短短三句话,凝聚了尖山区人民的千钧之力,彰显着尖山区迎战危机的信心与决心。
围绕加速打造产业竞争优势,尖山区招商引资方式在创新——区政府组织精兵强将组成2支专业招商队,定目标、定人员、定主攻方向,围绕机械电子、医药化工、建筑建材、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旅游等六大产业,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领导,打一场产业招商攻坚战。
推介是手段,要把项目实实在在引进来,比的是真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靠的是发扬“千方百计、千辛万苦”的坚韧精神。尖山区在“冬季百日招商会战”中,由区委书记、区长带队,分赴四川邛崃、湖南襄樊、浙江宁波等地,广泛联系客商,召开招商恳谈会、项目推介会,积极宣传尖山区,推介尖山区,举办各类见面会20多场,走访了40多家企业,邀请了30多家企业来双进行考察,与200多名客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聊起招商引资工作,大家总有讲不完的故事,有道不尽酸甜苦辣的滋味。为了引进一个项目,在和客商接触的日日夜夜,为了可能决定成败的每一个细节的完美,许多领导从项目洽谈到照顾客商的饮食起居,无不亲历亲为,历尽艰辛。尤其是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更是不辞劳顿,南下北上,一线推介项目,介绍市情、区情,洽谈合作。常常顾不上吃口热饭,刚到家,又登上启程的列车。
每一个大项目的引进,背后都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四川省重点企业春泉酒业想到双鸭山来投资,区招商局了解到这一信息后,不畏辛劳,多方联系,把客人请到尖山区,从行程安排到线路设计、从资料准备到会议洽谈、从考察参观到食宿安排,每个细节、每道环节都考虑周到,不到三天的功夫就帮助选好了厂址,完全满足水源、电力和厂房等要求,其工作效率、工作热情和工作态度,让客商留下了深刻印象。
“没有白天黑夜,没有双休假日”,是招商工作人员的生活常态。大家戏称这是招商队员的“5+2”、“白+黑”生活。“尖山区人做事特别认真”,这是四川春泉酒业董事长刘春明的深切感触。
10月9日,尖山区与四川春泉酒业签约结束后,区领导即与春泉酒业进行了紧密洽谈,就确定合作项目、组织企业赴四川考察、建立下一步合作机制等进行磋商。而后不到一个月,由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带队的6人工作小组飞赴四川,帮助企业解决注册商标等问题,从区委、区政府到有关部门特别是招商部门,与四川春泉酒业的对接不下10次,刘春明董事长说:“我们所担心的,你们都为我们考虑到了,我们别无选择!”
真诚付出带来乘数效应。用辛勤、用汗水、用激情,尖山区“冬季百日招商会战”迎来了大项目、好项目纷至沓来的喜人态势。
产业招商项目带动产业洗牌的“裂变效应”
从引资金、引企业到引产业、引战略合作伙伴,尖山区在招商引资中实现了升级跳跃。
今年6月份,在第二十届哈洽会上尖山区签订了四个大项目,即与哈尔滨宇辉公司签订了投资额5亿元的河西花园小区改造项目、签订了投资额1.2亿元的混凝土搅拌站项目、签订了投资额3000万元的河西三语学校项目,与香港宏天房地产公司签订了投资额3.5亿元的帝景园项目,创尖山区历届哈洽会签约新高;9月份,尖山区与河北文安县签订了友好县区协议;10月份,尖山区与沈阳市工商总会直属商会签订了友好协作协议……金融危机中,尖山区借船出海、借梯攀高的动作铿锵,而实行链式产业招商,让优势产业与梯度转移实现无缝对接鼓点更是频频奏响。
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动力,抓好以商招商、企业招商、节会招商和网上招商,重点项目实行区级领导联系跟踪服务制度,一个项目、一班人马,专门负责解决项目引进、审批、建设、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激励引导外来投资企业增资扩股和发展新项目。尖山区领导两访四川邛崃、三到湖南襄樊,与春泉酒业、湖北金源盛科技进行项目洽谈,现场办公帮助企业解决厂房用地、企业商标等难题,四川春泉酒业在尖山区领导上门热情服务的真诚感召下,决定投资2亿元在尖山区建设挹娄酒业项目。湖北金源盛科技正在做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在四川春泉酒业和湖北金源盛科技的带动下,四川金忠实业、四川慈云香料等一批企业来尖山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准备筹划生猪屠宰加工、香精香料精细化等项目,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展开。产业招商,企业在相依相生中寻求更稳的发展基点,招来的项目更会是生根型、永久牌的,并将产生裂变效应。面对金融危机之后新一轮的产业洗牌,要坚持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推进尖山区实现跨越发展。区委书记杨艾冰如是认为。
环境招商——“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张力效应”
现代工业都是向适合自身发展的地方扎堆,一旦抱团成势、扎堆为群,又会进一步优化环境,提升环境。因此,发展的竞争实质上已演绎成环境的竞争。正是基于这一点认识,环境招商成为尖山区冬季百日招商会战中的一大亮色。“招商服务从企业投产才真正开始”,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共为,大家全力念好“放、活、诚、优”四字经。
“放”,即在不违背国家大政方针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放宽政策;“活”,即灵活应用,只要有利于经济发展,都大胆地试、大胆地用、大胆地干;“诚”,即诚信招商、诚信待商、诚信留商;“优”,即优质服务。“门内的事情你们决策,门外的事情我们来办”,秉承这种理念,力促项目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个个“放水养鱼”的优惠政策在“放”、“活”中出台,一幢幢标准厂房在“放”、“活”中成为企业特别是“雁归项目”的“孵化器”。
2008年3月,美国杜邦风筒项目落户城南生态工业园区,尖山区各职能部门就帮助企业办理征地、环评和规划等手续,又联系电力部门,为企业进行线路改造,使企业提前2个月开工建设,仅仅用19个月就全部完成了3000平方米办公楼、4000平方米厂房和180台套生产设备的安装调试,实现开工投产。同时还帮助企业争取到151万元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政策扶持性资金。美国杜邦风筒老总说:“我们企业能提前投产,有尖山区领导一半的功劳!”
一桩桩、一件件,无声地传递着尖山区环境招商的魅力,垒积着客商在尖山区投资兴业的信心。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尖山人秉持这一理念,一直用良好的环境引商、用优惠的政策扶商、用真挚的热情亲商。”区长张志福的话语表达了尖山区委、区政府服务招商、打造环境的宗旨。
如今在尖山区,外来投资兴办企业者一路绿灯、一路高歌,没了“万事开头难”。“一站式”办公制度,加上招商引资绿色直通车,使企业老板们有了在家的感觉。
南小市、河西、铁西、光明棚户区建设火热进行;天鸿机械、宇辉混凝土生产基地、澳洲肥牛、鑫达水泥制品等一批项目已经开工投产;通达创业孵化基地获得了省级先进创业孵化基地。招商引资是地方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欣喜地看到,在“冬季百日招商会战”的雷霆声中,尖山区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正在迎来百花怒放的明媚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