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社会点击 正文
医者父母心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23 13:19:00

  ——记饶河县中医院副院长、内科主任赵会忠

  东北网双鸭山12月23日讯 每一位在饶河县中医院找赵会忠大夫看过病的患者都想用“医者父母心”这句诚挚的语言来表达其内心的感动,走访的人越多,这种感动就越浓厚。十二年来,赵会忠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大医有德的工作操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病人。他用十几年如一日的无私奉献,完美诠释了“人民医生”这个词语本身的社会职责和人生价值。

  在勤奋与创造之间提升自我价值

  赵会忠生于黑龙江省桦南县一个偏远贫穷的山村,自幼学习勤奋刻苦,1993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作为一名内科医生,他在繁重的工作中仍然坚持自学不辍,曾多次参加国际、国内的心血管、糖尿病学术会议及培训班。几年来,他分别在国家级医学杂志发表肝病、心血管疾病方面论文共8篇,参与了省级科研课题研究和《临床实用心内科学》一书的编写,并任常务副主编。

  通过长期的努力和钻研,赵会忠成为了饶河县糖尿病、心血管、肝病等内科疑难杂症疾病诊断治疗方面的学术带头人、县中医院的技术骨干。在他的带领下,其所在科室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赢得了同事和患者的一致认可。他负责的内科在2005年度被评为市级“精神文明服务窗口”,内科护理组也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三八红旗集体”。他本人也先后被评为省级“县域农村优秀卫生人才”、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县级劳动模范和饶河县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他突出的管理才能和质朴的实干精神受到了同事的认可和主管领导的赞同,2007年10月被任命为医院副院长。

  在探索和实践之中开拓工作局面

  赵会忠被任命中医院副院长以来,主管医疗和科研工作。他采取与知名医院的强势专科合作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科带头人,狠抓重点学科建设。经过不懈努力,共建立市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2个。同时与哈医大一院、哈医大二院、哈医大四院等省内知名医院建立了医疗培训和技术扶持关系,不断拓展了业务骨干医疗服务领域,逐步形成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新,人新我精”的新格局,医院综合实力和医疗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他配合院长从抓医院的正规化建设入手,重新修订了各项管理制度和各类人员职责,建立了党员诊治岗、党员护理示范岗,实行了服务承诺制度。设立患者意见箱,对反馈的问题进行公开,实行限时整改,杜绝了“勒、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并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奖勤罚懒,将责任细化到环节,落实到人头,相关的负责人员都实现了有职、有权、有责。在分配制度改革中,他建议将管理、技能、责任纳入分配要素,从根本上起到了提质量、增效益,促进提高服务水平的目的,充分调动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医院各项工作逐步进入条例化、正规化渠道。

  赵会忠结合中医院实际,组织开展了“医院管理年”主题活动,在全院开展“亲情服务、微笑服务”,要求医护人员站在患者本人和病人家属的角度想问题、做事情,为病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诊疗服务。在他的带领下,他所负责的内科,收入连创新高,收入全院综合实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

  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人生升华

  从医以来,他给病人看病的原则是“只看病情,不看背景”,对所有的病人都一视同仁,对待农村和城镇的贫困病人更是慷慨解囊,倾力相助。

  饶河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要对分散全县9个乡镇79个行政村的病人上门义诊,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为做好这项工作,赵会忠亲自带队前往农村开展“医疗下乡”诊治送药活动,无论是大雨倾盆,还是顶风冒雪,他都是义无反顾,坚持到底。医务人员换了一个又一个,而他一去就是十天半月,从不间断。3年来,他组织带领医护人员医疗进村入户20余次,诊治患者4000余人,并建立了为农村医生提供免费培训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农村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综合素质。

  为了解决特困职工看病难问题,他多次协调县总工会,并和县总工会合作,建立了特困职工门诊和扶贫病房,采取各项化验减免30%等多项减免措施,共为城镇特困职工减免费用3万余元,解决了1500多个城市下岗和特困职工的就医难题。任副院长后,他仍然坚持在内科主治医师的岗位上,诊务繁忙,办公室内总是挤满了前来就诊的病人,应接不暇,但他仍然保持着不急不躁、一切以满足患者需要为天职的敬业态度。在遇到下岗特困职工和农村病人前来就医时,他总是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在治好病的前提下,尽量让病人少花钱。如果病人实在没有能力支付医药费,他就用自己工资为病人先行垫付。

  为了更好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看不起病的问题,他每年都倡导开展“尊重生命、关爱患者”的活动,组织捐赠。赵会忠副院长带头为饶河县二中贫困学生赵朔薇捐款并筹得捐款3000多元,并每年为她免费诊查。2006年10月,小佳河患者李兴民患急性心肌梗死,赵会忠得知这一情况,迅速为患者家属开辟急救通道并积极组织抢救,挽救了病人的生命。病人家属塞过200元钱表示感激,被赵会忠婉言谢绝了。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定,“凡是病人,无论什么时间见我,一定要竭尽全力给予满足,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职责所在”。为了满足病人的需要,他主动放弃了双休日,24小时保证联络通畅,无论何时何地,即使是深夜,只要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他就会立刻赶到医院,与同事一起分析病情,落实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救治病人是我最大的责任,患者康复是我最大的快乐”,这是赵会忠做人、行医的准则。他以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以廉洁的作风传颂医德。赵会忠同志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在医院的管理事业中乘风破浪,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他用爱心、青春和奉献谱写着人生的辉煌。

作者: 高 龙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