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人物频道 > 百姓故事 正文
八旬老人每天坚持抄书6个小时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23 09:30:42
       东北网双鸭山12月23日讯    82岁高龄,每天坚持抄书6个小时,9年的时间居然抄录了3000多篇各类文章,共计25本,近十万字。昨日上午,记者见到老人的手抄本时,好像是打开了一部包罗万象的“百科全书”。

  人老了,都讲究养生之道,志趣不同,所选择的方法也不一样,家住新安县梨园村的仝元浩老人,从抄书中获得了乐趣和锻炼。退休前,仝元浩是一名小学教师,1990年退休以后,喜静不喜动的他就带着老伴从城里搬回了农村,自费订阅了各类报纸杂志,丰富自己晚年的精神生活。

  阅读中,他总会遇到一些好的文章和资料,自己有意了解,也希望与村里的人分享。无奈,记性不好了,有时需要过去的资料,只能在大量收集的报纸书籍中找寻;有的时间久了,根本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这种缺憾,从2000年开始,老人决定把自己喜欢或感觉有价值的东西抄下来。这一抄,就再也难以罢手,并且,越抄越起劲儿。

  老人说,通过抄书,不但丰富了自己的晚年生活,在抄的过程中,凝神静气,心无旁骛,陶冶了性情,也增强了手、腕的活动量,自己的一些老毛病也在抄书中不知不觉好了。老人自幼喜欢中医,有一定的医学基础,他在抄书时又了解到大量的医学常识。周边的老人都喜欢找他要一些治病的方子。几年下来他就开出治疗“风湿性肺结核”方子16个,患者全部治愈。

  农村文化生活贫乏,老人的家成了村里人的精神乐园,一到闲暇时间,大量的农民、学生来他这儿“取经”,文学、历史、地理、科技、医学等,几乎没有找不到的答案。老人一讲起来,滔滔不绝,他家俨然成了小村里的“百家讲坛”。

  老人的“百科全书”还帮了果农们的大忙,从幼苗培育到修剪、嫁接,几乎所有的技术难题手抄本都能指点迷津。

  老人有个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这些用碳素墨汁抄写的东西能变成铅字,那样,可以让更多、更远的人分享。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