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四、六级“刷分”很无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23 08:47:59

  2009年下半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本周六开考,与众多首次参加考试的学生一起的还有不少“刷分族”。他们为了使自己简历上的分数更高,以增加就业的筹码,纷纷选择了多次参加四、六级考试,可谓是“愈挫愈奋”。(12月19日《新闻晨报》)

  “刷分族”的出现已不算“新”闻了,自从英语被供上“神坛”,四、六级考试勃兴之日起,“刷分族”便已孕育。其实,“刷分”的目的并不真是为了得高分,而是因为高分在应聘中更受青睐。

  尤值注意的是,不少“刷分者”“裸考”碰运气,他们认为“反正报名费不贵,多考几次,总能考高分”。也就是说,学子们热衷“英语应试”并非兴趣使然,而是源于“为分数而考试”的功利心态。在“全民学英语”的形势逼仄之下,越来越多的人无奈地加入了“刷分”行列。

  虽然对英语怨声载道,但其依然高歌猛进。现在,不仅中学、大学学英语,幼儿园也学英语,英语变成了“从娃娃抓起”,它也早已成为国人花时间最多的科目。然,如此“大兴英语”,能熟练运用的人仍是寥寥,遑论学贯中西的大师级人物。即便如此,各类考试还是牢牢地围绕英语展开,以致“试者”惊呼“得英语者得天下”。

  于是,不论升学还是考研,不论学文还是学理,逢“考”必是英语独大。以致,学古文字、学美术的人,倘要深造,必须费尽心思的学英语而不是钻研专业才能通过,如此本末倒置。陈丹青之辞职清华美术教授,乃因不满一些艺术才能突出的人却因为英语不过关,而不被录取。可见,英语的过分“渗透”已妨碍到人才的“脱颖而出”。

  普及英语确有必要,但过于强调和重视,必会使一些才能杰出而英语不佳者拳脚难以施展,长此以往,可能会造成文化的隔膜和断层。“刷分”的无奈在于,有很多人可能以后一辈子也不会用到英语,但英语却占去了他大学四年绝大部分的时间。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