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双鸭山新举措催生新农村建设硕果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17 09:05:45

  东北网双鸭山12月17日讯 双鸭山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在全省“千村试点”建设的起始年,以“七新”夯实基础,新农村建设成果喜人。

  以新思路指导新农村建设,制定建设项目规划。第二批新增试点普遍缺少科学的经济建设和村庄建设规划,双鸭山市坚持把新农村建设规划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头等大事来抓,通过反复论证,将第二批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做实、做细。目前,57个省、市级试点村都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并全部发放到帮建单位和包村领导干部手中,为试点村建设指明工作方向、提供帮建依据。

  以新项目助推新农村建设,突出“三项重点工程”。为了在全市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程”,在去年完成了村级多功能活动室建设的基础上,今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补充到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之中。此外,今后还将坚持完成一项补充一项,每年都在全市广大农村实施“三项重点工程”建设。两年来,“三项重点工程”总投入资金已达33.5亿元。今年,全市建设农村公路154项754公里,总投入2.6亿元,目前基本实现全市通乡通村公路全面达标,彻底解决农民行路难的问题;改造农村泥草房13612户,占计划的94%;实施饮水工程204处,占计划的88%,完成自来水入户工程180处,占计划的77%。以新举措推进新农村建设,建立项目监管制度。通过制定《新农村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把围绕项目规划抓管理、围绕项目投资预算抓管理、围绕施工单位招标抓管理、围绕项目实施抓管理、围绕资金运行抓管理、围绕项目验收抓管理、围绕档案建设抓管理的先进经验做法推广到全市,切实加强了项目建设管理工作,使新农村建设项目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进行实施,提高了建设速度。

  以新风貌引领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积极开展农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化建设,引导广大农户在庭院栽种树木花草,美化居住环境。全市共筹集资金4650万元,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1.3万亩。其中,村屯绿化完成2.1万亩、植树120万棵,三北防护林完成5.8万亩、植树610万棵。全市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累计投入资金1328万元,出动车辆6万台(辆),出动人力7.2万人次。清边沟2100条、71万延长米,清运垃圾19万立方米,搬迁柴草垛6800个,清理占道物2600处,拉运砂石7.4万立方米。

  以新方法加快新农村建设,出台资金奖补政策。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安排2700万元,57个试点村安排1750万元。各县区财政所列专项资金额度坚持省级示范村150万元、试点村100万元、市级试点村50万元的标准,奖补对象突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重点,并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奖补办法,制定了以奖代补工作方案,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以新观念谋划新农村建设,完善试点帮建工作。市委、市政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下发了《新农村建设帮建工作意见》,并与帮建单位签订责任状,明确每个帮建单位第二批试点期间帮建资金不得少于20万元。每个试点村确定两个帮建单位,一个党政机关,一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包括18家我市大型民营企业。据初步统计,帮建单位为帮建村解决实际问题180件,投入帮建资金和帮建物资480万元。

  以新增长促进新农村建设,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进一步提高农业集约化程度,围绕大豆、水稻、玉米、特色经济、肉业、奶业等六大主导产业,建设了一批绿色特色种植、养殖基地。以集贤县50万亩优质大豆国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宝清县100万亩省级优质大豆高产创建示范基地、饶河县3万群东北黑蜂等基地建设为重点,并以此带动了优势农产品区域性块状生产格局的形成,构筑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示范基地。

作者: 韩宇 董力刚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