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教育动态 正文
我国高校效益有差异 整体效益世界领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15 08:31:31

  东北网双鸭山12月15日讯    “穷国办大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一大特点。中国用占世界2%的教育经费支撑了占世界15%的教育人口,获得了世界9.6%的科研成果。高校是用较少的投入取得了较高的产出,从整体上说我国高校效益世界领先。

  一、我国高校发展的总体效益显著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高校培养人才每年增长20%以上,使一个高等教育小国,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

  1、培养了大批人才,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1978年我国高校在校学生人数仅为85.63万,而1999年达到408.5874万,2008年升到2021.0249万;其中硕士研究生在学人数从1999年的17.0051万发展到2008年的104.6429万,博士研究生在学人数则从4.7649万发展到23.6617万。

  自1999年扩招到2009年高校已经培养了2264.3万普通高校毕业生。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不断着力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新增国家级精品课程278门、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68个、教学示范中心项目59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30个,680名教师入选了“新世纪优秀人才”, 36人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2名教师获得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同时还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其中试点建设了11个“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引领全国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

  2、科研成果数量发展到世界第二位

  1998年至2008年我国科技人员共发表SCI论文57.35万篇,排名世界第5。论文被引用265万次,排名世界第10。2007年,EI收录中国内地论文7.6万篇,占世界总数的比例为18.6%,排名首次超过美国而居世界第1位。同年我国科技人员在主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4.3万篇,占世界总数9.6%,排名第2位。其中,我国材料科学论文占世界的15.9%,排在美国之后,居世界第2位,其被引用次数排世界第3位。这些科研成绩取得的重要力量是高校,尤其是部属高校。

  1999年高校在自然科学奖、发明奖、科学进步奖的获奖总数分别为334、39、180,占全国获奖总数的比例为50.38%、56.52%、37.82%。2008年三项奖的全国总数为253项,其中高校获奖总数为165项,占全国的比例为65.2%。在引领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向、问鼎世界科学知识与技术创新前沿、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国国家三项奖中,高校占据了半壁江山。

  3、社会服务贡献巨大

  2008年,我国教育部直属高校共承担科技服务课题项目23979项,其中科研与发展成果应用项目11927项,科技服务12052项;专利申请总数达19130项,专利授权总数为8692项,专利出售合同数为735项,总金额为4.48亿元,技术转让2008年实际收入7.24亿元。 “985工程”学校承担了全国40%的“973计划”项目和近50%的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

  作为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我国高校已初步形成了以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等组成的研究实验基地体系,基本覆盖了基础研究的主要学科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通过“211工程”、“985工程”、“知识创新工程”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点建设,我国高校的科技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得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服务的形式日益多样,为国家的社会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4、国际地位日渐提高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第143个成员,以此为契机,我国高等教育通过众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获得了更高的国际地位。截止2007年底我国已经与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相互承认学历、学位的协定,推进了我国高校与发达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的吸引力不断提升。以吸引来华留学生为例,2005年教育部直属高校来华留学生在校生总数为36533人,2008年增加到了41795人;学历留学生的在校生数从2005年的20811人增加到2008的32933人,已占留学生在校生总数比例的55.87%,其中博士学历的比例为6.46%,本科达77.18%。目前,北京中医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4所学校的学历留学生占在校学历留学生的比例为100%,我国高校的中医、钢铁等学科具有相当的国际吸引力。

  5、我国高校教育经费投入大大低于发达国家

  作为我国高校“排头兵”的教育部直属高校2005年至2008年四年的办学经费收入总额仅为656.66亿、735.75亿、879.57亿、998.87亿。2008年各个学校经费收入总额平均为13亿,最高的清华大学也只有53.55亿,低的如北京语言大学只有4.36亿。2008年前教育部直属高校生均拨款标准最低为6400元,最高为艺术类高校的12000元;2008年预算体制改革后,对应不同学科或专业最低生均拨款提高到7000元,最高也只有13000元。

  而哈佛大学每年的教育经费总额却达25亿美元,国际著名大学投入均在百亿人民币以上;生均培养经费在哈佛大学达到4万美元,超过4万美圆的大学也比比皆是。我国高校的投入大致相当于国际水平的十分之一。

  二、高校绩效评价研究表明,我国高校总体效益显著

  研究表明,我国高校之间存在绩效高低的差异,但总体效益显著。

  ——90%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属于DEA有效学校。报告使用DEA方法评价表明,约60所高校都处于有效办学的前沿面,只是在这些有效高校中仍然存在效益值的差异,一些高校效益值偏高,而一些高校效益值偏低。

  ——绩效高低与学校综合水平并不简单相关,只是资源利用状况的显示。本报告中的排行与具有价值判断特点的传统大学排行榜并非等同。用绩效来评价高校不是对高校好坏做价值认定,也不是对高校实力强弱做定性判断,而是对高校资源利用状况的一种客观反映,目的是促使高校在努力争取资源投入的同时,重视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产出低-绩效高的学校并没有被定义为好学校,产出高-绩效低的学校也没有被定义为差学校。对于绩效得分相对较低的学校,我们只是认为他们在资源的利用程度上还有待提高。(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