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节:剑·谍(75)
第九章·第九章
1
这个晚上的上海,成了真正的不夜城,四处冒着火光,消防局、巡捕房还有报社的记者们忙得团团转。被吵醒的百姓们听到声音,打开窗户看热闹,但很快又被呛得关了起来,也有些胆小怕事的,紧张兮兮地收拾着细软,担心火势蔓延,将整个上海都烧没了。
冯如泰、小韦和向非艳兵分两路。
冯如泰带着小韦来到7号仓库门口,小韦卸下背上的两大桶煤油,悄悄用方滔提前配好的钥匙,打开了仓库的角门,闪身进了货仓。货仓里有三个日本特务,一个正坐在桌子前打瞌睡,另外两个则从透气窗望着远处的火光,言语里还有几分幸灾乐祸。
小韦先是悄声用短刀刺死打瞌睡的特务,然后和冯如泰对视一眼,潜行到看热闹的特务身后,一人一个分别干掉了他们,干净利落。
清理了货仓里的特务,小韦和冯如泰将一个箱子撬开,冯如泰拿起一沓看了看,果然是伪钞。他对小韦使了个眼色,小韦点点头,将随身带来的煤油泼了上去,冯如泰划亮了火柴,抛到浇湿了的货箱上,火顿时烧了起来。
冯如泰和小韦站到门口,远远地看着,确定火势逐渐蔓延,这才砸坏了后门的锁,然后迅速撤离,去和向非艳会合。
另一边,向非艳则偷偷摸到平面图标记的防火大阪机位置,小心翼翼地躲过了码头的巡逻人员,然后拿出事先准备的扳子,开始将大阪机上的螺栓拆卸下来。
火光很快照亮了码头,守在7号仓库路口以及原来旧仓库的特务们纷纷跑了过来,大叫着“救火”,在码头其他仓库值班的工人们也纷纷提着水桶过来。这时,两个特务突然想起了大阪机,连忙去推,可只推了两步,两辆大阪机都散了架,干粉散落一地。他们气急败坏地踢了那堆废铜烂铁一脚,然后又捂着脚四处去找水桶。
冯如泰三人躲在暗处,看到火势大气,那些特务和工人们的忙碌也只是杯水车薪,这才放心离去。
城中朱记中药店中,江虹和朱老板悄悄从窗户的缝隙里看着满城的火光,一脸的兴奋。全城都着火了,码头上也冒起了浓烟,消防车根本不够调度。看来,蒋委员长真下了血本啊!确定这火势确实扑不灭之后,她马上令中药店的伙计,也是组织的发报员马辉向家里汇报情况。
上海郊外小镇的客栈里,方滔依旧望着城里的方向,望着望着,他突然很轻松地笑了。
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了急促的敲门声,方滔猛地转过身,顺手拔出了枪,“谁?”
慕容无瑕焦急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方滔,快开门啊!秦岚不见了!”
方滔收起枪,打开门,只见慕容无瑕都急出了眼泪,“我就睡了一小会儿,一睁眼,就发现她不见了。里里外外我都找了,还是找不到!”
方滔冲到慕容无瑕和秦岚的房间里看了看,说道,“走,出去找。”
直到东方隐隐泛起白光时,他们依旧没有找到秦岚。
直到东方隐隐泛起白光时,码头的火才渐渐熄灭。
货仓里还冒着缕缕黑烟,里里外外都被烧得一片狼藉,地上散落着未烧尽的残币。小泉的脸色,也如这仓库一般,变得黑青黑青的,他身后的特务们个个低着头,大气也不敢出。
这时,石井突然抽出一把东洋刀,站到小泉背后,一脸的愧疚,大声说道,“小泉大佐,这件事情全都是我的过失,请允许我切腹来谢罪!”说着,他一个军礼式立正,转向日本的方向,深深鞠了一躬,“我不能背负失败的罪名活在世上。我不能给我的家族脸上抹黑。”说着,他扬起刀就要切腹,周围的日本特务都发出惊呼,“石井长官!”
小泉迅速回头,一手反关节掰住了石井握刀的手,另一只手狠狠地打了他一巴掌,“浑蛋,动不动就要自杀的懦夫。这是现代化的战争,胜败不再仅仅取决于武士的勇气了。大日本帝国,是不需要你这种愚昧的武士的。”
石井颓然地跪在地上。
小泉叹口气,语气稍微平缓了一些,说道,“石井君,这不是你的错,军统的特工为了烧货仓,在全城放了二十起大火。这完全是不择手段、丧心病狂!”说完,他扶起石井,又环顾了一眼周围的特工们,语重心长地说,“我们是在特殊战线上的战士!决不能受到一点挫折就了断自己的生命。帝国培养你们,可不是为了让你们这么轻易地被敌人消灭啊。只有死在战场上的士兵,才是光荣的!”
石井惭愧地说,“多谢小泉大佐教诲!我一定要亲手将烧货仓的人找出来。”
小泉拍拍他的肩膀,“这才是个有头脑的武士应该说的话。”说着,他又对其他特务说,“都别傻站着了,赶快把货仓清理干净!不能让别人发现我们里面装的是什么东西!”
很显然,他此时才想起清理货仓里的残币为时已晚,因为祝炳卿这时刚好带着人从7号仓库里走出来,他背着手,径直向小泉走来,脸上带着似有似无的冷笑。
祝炳卿说,“小泉先生,这么大清早您就来了?”
小泉看了看祝炳卿,礼貌地笑笑,“祝探长来得可比我早多了。”
祝炳卿故作无奈地叹口气,“没办法!我这是职责在身啊!”
“祝探长发现什么没有?”当然,小泉这么问并不真指望他能发现纵火犯的线索,他知道,就算祝炳卿发现了,也不会轻易告诉他,他之所以这么问,是担心祝炳卿留意到地上的残币。
祝炳卿又叹了口气,“昨天一晚上烧了二十场大火,我还没有全部勘察完。目前为止没什么线索啊。”
小泉说道,“依我看,货仓的事一定是码头内部的人干的,最起码也是有内线给提供情报。”
祝炳卿微微扬起眉毛,“哦?我的看法与小泉先生正好相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