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守法公民》的心灵审判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11 09:27:46
 好莱坞拍摄政治题材的电影,通常会肆无忌惮地拿总统乃至整个国家机构开涮,并且总是正义战胜邪恶、英雄拯救世界这样近乎完美的结局,娱乐气息很浓。比如《华氏911》、《刺杀肯尼迪》、《阿甘正传》等等,尽管切入点各异,但在将严肃性和商业性融为一体方面无所不用其极。《守法公民》也是这样一部影片,只不过这次的矛头对准的是美国的司法制度。

  克莱德·谢尔顿是一个幸福的居家男人,和美丽的妻子以及可爱的女儿组成了一个美满的三口之家,直到他的妻女在一次入室抢劫之中被匪徒残忍地杀害了,克莱德感觉自己的整个世界都坍塌了。随后,经过了缜密的调查和取证,二名凶犯相继落网,并由一位成功自信的费城检查官尼克·赖斯负责这起案件……

  应该说,影片一开始的血腥屠杀就激起了观众对凶犯的愤怒,和对受害者克莱德的同情,我们和克莱德一样期待着接下来的审判能够惩凶扬善。但剧情至此急转直下,尼克竟然通过诉辩交易让其中的一名凶犯逃过了惩罚。当尼克面对记者夸夸其谈,凶犯气焰嚣张地离开法庭,我们看到了克莱德那双愤怒而无助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每个人的心。

  接下来的故事就是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的翻版,克莱德耗费了十年的时间用来复仇。就像《越狱》中的Michael Scofield一样,克莱德用智慧来实现自己的目的,精心编排了一系列犹如恶魔般邪恶的暗杀计划,其设计之缜密、运行之巧妙和手法之歹毒让观众也倒吸了几口凉气,并且为尼克们能否制止犯罪捏了一把汗。故事情节自始至终都在高度的紧张中推进,让观众目不暇接,心随影动。

  克莱德的扮演者杰拉德·巴特勒说:“在我的记忆中,从没有哪一部作品能够像它一样让我产生如此兴奋和跃跃欲试的情绪,我觉得影片中的某些主题拥有的是非常深刻的重大意义,可以帮助我们不断思考。”作为一名法律从业者,我也深有同感,并且肤浅地认为,巴特勒所指的“非常深刻的重大意义”对我们来说尤为必要,可以引发我们认真地思考如何保障公民的权利,避免和减少不正当私力救济的存在。

  我不想对美国诉辩交易制度作出评价,但任何制度纵使设计的再巧妙,也会有纰漏之处,这就需要严格的程序和执法者的公心。影片中尼克及其同僚们为了高定罪率不惜压迫受害人勾结律师放过凶犯,尽管客观上也是为了不让罪犯逃脱惩罚,但无形中让受害人陷入了“求天不应叫地不灵”的绝地,不能不说是有缺陷的司法制度引发了之后的悲剧。美国知名执业律师约翰·梅西·赞恩在其《法律的故事》一书中写到:“法律的命运掌握在法律从业者手中。”可谓是一针见血,点出了问题之所在。

  整部影片充斥着审判的现实情境和寓意,如果说开头的真实审判没有重复其它影片将审判作为结局的处理方式,那么精神或者说心理上的“虚拟”审判则贯穿故事的始终。克莱德肢解凶犯前的诅咒,以及对妻女照片的展示,是一种审判。克莱德对凶犯辩护律师、检查官助理乃至独立检查官的袭击,也是一种审判,尽管这样的审判未免独断专横和血腥。“虚拟”的审判更是相互的,尼克助理萨拉的抱怨表明,作为审判结果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高悬在她们的头上,随时可能落下。影片最后,尼可一字一句地对克莱德说,“我再也不和杀人犯谈交易了。”既是对克莱德的真情规劝,不妨也可以看做他的真心忏悔和醒悟,表明对执法者的审判已经产生效果。克莱德的坦然赴死也是审判的结果,尽管广大观众对这样的结局方式心有不甘。

  法律缺席的地方,必然出现紊乱。《守法公民》的警示意义就在于,有权利必有救济,当公力救济不能恢复秩序时,私力救济就会毁灭秩序。构建和谐社会,法律的支撑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就像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指出的那样,“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象影子跟随着身体一样。”所有执法者、司法者的职责就是,让法律保持应有的力量,寸步不离地跟随着所有的公民。

作者:    来源: 东北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