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放宽户籍限制,教育可否优先?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11 08:30:25

  不管是“逐步放宽”还是“有条件地放宽”户籍限制,只要有实质进展,都是令人期待的。怕就怕“放宽”成为一句空头支票,甚至在“放宽”的大舆论环境下,还有一些地方逆风而行。

  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出这样一条信息,“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敏感的媒体立刻以此为标题进行了报道甚至
做了专题。讨论已久的户籍问题再次露出解禁曙光,尤其是当这道曙光来自中央高层时,人们更对此抱以很高的期待。

  笔者更为关心的是户籍改革对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尤其是教育问题———受户籍限制,很多居住于城市的外地户籍人员子女,已经面对无学可上的窘境。

  笔者的孩子目前以借读身份就读于北京某小学,再有两年就要升入初中。按照必须拥有3年高中学籍才能参加高考的规定,以及出于对两地教育差距、高考录取分数不等的考虑,孩子很有可能两年后回老家就学,由此带来的两地分居以及家庭之于孩子的重要性等一系列问题,都非常令人头疼。但比笔者境况更为糟糕的是,身边不少借读于北京的朋友的孩子,已经在京进行高中课业的学习,高考之日,也是这些孩子成为“教育弃儿”之日,这样的群体,在各大城市,并不是少数。

  可以理解户籍改革不能一步到位,由此带来的就业、教育、医疗和住房等负担,短时间内城市会难以承受。因此,放宽户籍限制可否教育优先?其他捆绑于户籍制度上的社会福利可以逐步解决,就业可以脏、苦、累,住房可以偏、远、差,医疗可以凑合着来,唯有教育不能等,错过了孩子的教育,不仅是家长的失职,也是这个社会的失职,别让孩子在教育问题上,丧失了对这个社会公正一面的理解与认识。

  再退一步讲,允许已经在某城市读过五六年中学的孩子在该城市高考,真的就那么难?

  不管是“逐步放宽”还是“有条件地放宽”户籍限制,只要有实质进展,都是令人期待的。怕就怕“放宽”成为一句空头支票,甚至在“放宽”的大舆论环境下,还有一些地方逆风而行,提高户籍门槛让高考噩梦加剧,比如广西就在2010年普通高考报名工作中设定了6年的户口迁入年限和迁入地就学年限,这明显违背3年高中学籍的规定,人为地将学生的高考资格拔高了一倍,这个条件也会让中央的决策流于无形。

  高考移民问题,只能在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的规定,可以用国情所限来解释,但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规则和理念之一的教育公平得不到尊重,又岂止是简单一句国情所限能解释得通?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已经到了彻底解决教育问题的合适时机,为了孩子,别再找任何借口了!

  □韩浩月(媒体人)

作者:    来源: 光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