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院新院士评选杜绝“助选”强调品行与操守
中国工程院2009年院士增选结果日前出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当选院士都接受了品行与学风道德的严格评审。在国内学术界不时传出负面消息的今天,对新增选院士强调品行与操守,无疑有着风向标的意义。记者昨天分别采访了上海部分新当选工程院院士及科技界人士,就此发表看法。
“工程院给每位新当选院士发了一封信,希望我们保持优良学风,成为科学道德建设的模范。我把这封信打印三份,一份放在办公室显眼处、一份放在家里书房、一份随身携带。我愿意‘一日三省吾身’,时刻提醒自己唯真求实,力戒浮躁。”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的廖万清院士说。已是古稀之年的他,给自己定下了“再干15—20年”的目标。“包括真菌研究在内,中国在许多领域仍落后于西方国家。一个正直的、有责任心的学者,只会抱怨时间不够,哪会有心思考虑别的浮名与诱惑?”
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技界的最高学术与荣誉称号,当选者不仅自身在学风道德上不应有任何问题,更应该在今后的时间里身体力行,为构建良好学风发挥模范作用。新当选院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周良辅教授回忆,当年自己撰写的论文,导师花了多少心血,可署名时坚决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这种淡泊名利的品质,应该通过一代代院士,传给更多年轻人。
最近几年来,出现了各类学术腐败事件,个别院士和知名学者也卷入其中。要化解危机,院士的率先垂范责无旁贷,同时也要从体制机制上“防漏”。上海市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朱能鸿说,当下高校、研究所规模越来越大,利益纷争开始侵蚀原本纯净的象牙塔,但与之相对应的制度规范几乎仍是空白一片。
“此次工程院的评选,杜绝‘助选’、强调学风道德,是个积极信号。但我们不能每隔两年才讨论一次,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更加迫切。”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殷切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