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2月4日讯 裴连根向记者展示他家的两张门牌,左边是浙江的“界牌头90”,右边是上海的“裴弄村32”。
嘉兴市平湖全塘镇金桥村,裴连根家那栋2层小楼有两张门牌,分属浙江、上海两个省市,这在当地可是件稀罕事。
“听上海来的记者说,在浙江与上海这么长的交界线上,也只有我家有两地门牌号。”昨天下午,裴连根很自豪地对记者说。
浙沪交界线上 一栋房子分属两地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浙江与上海交界处的平湖全塘镇金桥村,村子的东部紧紧挨着上海的裴弄村。
记者七拐八拐好不容易才找到裴连根的家。这是一幢2层楼房。
看到记者来采访,裴连根赶紧把大门门框上遮盖住其中一张门牌上的木板拆了下来。“因为知名度太高了,经常有人专门跑到我家门口看西洋镜。”见到记者疑惑,裴连根解释说。
记者仔细一看,西边那张蓝色的门牌是属于浙江的,写有“界牌头90”的字样,东边那张绿色的门牌是属于上海的,写有“裴弄村32”的字样。老裴告诉我们,整个村子唯独他家房子分属浙江和上海两地。
两地分别申请宅基地 造起跨省小楼
裴连根告诉记者,他原是上海市金山县裴弄村村民,1963年,他和隔壁村——平湖县金桥村村民黄芬娣喜结连理。
1964年,裴连根夫妇的大儿子出生,由于当时政策规定子女户口随母,所以大儿子户口就落在了平湖。2年后,黄芬娣将户口迁到了丈夫户口所在地上海市金山县裴弄村。以后裴家又陆续添了一儿两女,户口都落在上海,裴家户口由此落在两地。
上世纪90年代初,裴连根夫妇决定扩建住宅。上海金山县按户口人数给老裴家批了70平方米宅基地。
但当时裴连根夫妇觉得面积太小,不能满足大家庭的居住需要。由于大儿子的户口还在平湖,他们又在平湖申请到了50平方米宅基地。
这样老裴家占地12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就建起来了。东边三间属上海,西边两间属浙江。
头枕上海脚搭浙江 有趣细节说不完
傍晚,老两口开始做饭了。裴连根在东边的厨房做饭,黄芬娣则在西边另一个厨房的灶头上烧菜。老裴笑着说,他们是浙江烧菜,上海做饭,而这些做好后,无论是哪一个人,都要穿越边界才能吃到饭菜。“我们每天在两省市之间要穿梭无数次呢。”黄芬娣说。
记者随后又了解到了老裴家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细节。家里电、通讯是上海的,有线电视与水则来自浙江,所以老裴说即使做饭时,他们也要同时用上上海的电与浙江的水,是一锅“杂交饭”呢。
为节约通讯成本,夫妻俩给在嘉兴的大儿子打电话用的是浙江邻居家小店的公用电话,给上海子女打电话就用自己家的。
“上海的女婿来看我们,到金山卫镇纬六路时会打电话通知我,因为一过那,打手机就算漫游了。”黄芬娣说。更有趣的是,他们随便拿张躺椅放到走廊下,然后躺在上面午休,就成了一个头枕上海、脚搭浙江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