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双鸭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述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2-02 10:28:14

  东北网双鸭山12月2日讯 立冬,家住安邦乡双兴村的李明辉正忙着为香菇棚保暖。他说:“种香菇冬天也不闲,不闲着就有收入。”2007年,他在区、乡两级政府扶持下搞起了香菇种植。通过两年多的发展,香菇种植已经成为他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和李明辉一样,许多农家比以前更忙了,收入更高了,新农村建设正改变着他们的生活。

  新农村建设3年多来,双鸭山市从千村试点到重点推进,再到中心村辐射带动和连片建设,一个个崭新的村庄跃然呈现;在摸索中建设,在创新中突破,多予少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村企共建……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不断诞生。一条富有我市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向前延伸。今年初,我市新农村建设本着重点突出、全面发展、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原则,以“三项重点工程”为总牵动力的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让农民兄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项旨在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重大民生工程,为我市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动力,更意味着双鸭山市农村发展将迎来一次新的飞跃。

  财政投入为新农村建设添动力

  新农村建设始终是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多次召开新农村建设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和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市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增量更是史无前例。今年,市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程”建设以奖代补安排2700万元,57个试点村安排1750万元。各县区财政所列专项资金额度坚持按照省级示范村150万元、试点村100万元、市级试点村50万元的标准,主要突出基础设施、环境卫生等工作重点,制定了操作性较强的奖补办法,制定了以奖代补工作方案,有效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

  宝清县北岗村是双鸭山市重点培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自2008年以来,全县共筹集资金9850万元,启动建设项目81个。新组建了拥有价值1000万元世界一流农机设备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连片规模经营面积达到4.3万亩;兴建了新颖别致的24栋农民别墅楼、农机场户棚、有线电视、自来水、两层办公楼、连锁超市、幼儿园、畜牧站、村卫生所及2.59公里村内主街硬化路面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通过两年的建设,该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公益事业得到了加强,农民人均收入得到大幅攀升,人均收入较上一年增长20%,北岗村的变化就是不断加大“三农”投入的结果。

  从2006年开始,双鸭山市委、市政府利用经济增长较快、财政逐年增收的有利时机,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适时扩大了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各县、区相继开展街巷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净化等为内容的“四化四改”工程;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养老难、买卖难”等一系列民生问题,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得到明显改善。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能够持续关注,持续投入,这是我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

  “三项重点工程”使农民得到实惠

  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在何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只有5句话、20个字。然而对于双鸭山市来说,这短短的5句话、20个字却意味着一个极为深刻的课题。为此,我市提出在全市大力实施新农村建设三项重点工程,即通村公路建设、泥草房改造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我在这泥草房住了30多年,屋漏了、墙裂了,过去没有能力盖新房,这次党和政府给农民送来了好政策,盖新房政府给补贴,村里还有补助款,遇到这好事,泥草房能不拆吗?”谈到这,已搬迁70平方米新居的宝山区上游村56岁的张志强是一脸的喜悦。在宝山区今年农村公路建设中,由于多数公路路权为双鸭山林业局所有,该区和双鸭山林业局展开区域合作,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坚持共同投资、共同受益的原则,多方筹措资金1950万元,完成了33公里的通村公路改建工程,它的竣工通车既解决了山里农村农产品运输难的困难,又改变了林区职工出行难的现实。长期饮用地表水的岭东区长胜乡团山村的张福才,今秋也结束了饮水困难的历史,打开自家的水龙头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哗哗流淌,给平时的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其实,这只是双鸭山市“三项重点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几个缩影。

  在去年双鸭山市全面完成村级活动室改造的基础上,两年来我市在“三项重点工程”上总投资已达33.5亿元。今年全市建设农村公路154项754.1公里总投资2.7亿元;农村泥草房改造工程共投入建设资金6.8亿元,改造泥草房14126户,占计划的98%;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资8120万元,年内将实现全市农村自来水村村通。

  帮扶建设新农村动真功

  为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帮扶责任制,使各方面责任规范化、制度化,我市明确了每个帮建单位在第二批试点期间帮建资金不得少于20万元,每个试点村确定两个帮建单位,一个党政机关,一个企事业单位,其中还首次把我市的18家大型民营企业吸收进来开展共同帮建活动。截至目前,帮建单位为帮建村办实事186件,帮建资金及物资到位780万元。市、县两级近500个部门和企业参与到新农村建设帮扶工作中来。市级领导共召开不同层次的推进会议20余次,直接深入村屯和现场办公100多人次。

  在帮建过程中,双鸭山市各单位领导都能够深入到村,帮助试点村谋划产业发展思路,为村里办实事办好事,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升平煤矿、市委组织部、市地税局、新时代水泥有限公司等单位在帮建过程中工作主动、措施得力、效果显著。升平煤矿帮建国庆村投入资金20万元;市地税局为七星河村投入帮建资金10万元;市委组织部投入4.5万元开展帮建工作;新时代水泥有限公司为七星河村投入200吨水泥,帮建工作得到农村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可。

  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显效应

  为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集中投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早在2006年初,市委、市政府就按照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通过打造社会合力共建新农村,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帮扶工作机制和政策机制。

  ——市、县、乡三级都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相关部门参加的新农村建设领导组织机构,总数达到103个,较好地发挥了规划制定、综合协调、指导调度、监督检查的作用。这些指导员深入村屯后,帮助具体联系点制定工作规划、思路、措施,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提出的试点村、示范村和整乡(镇)推进的建设目标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

  ——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我市耕地资源、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畜产品加工产业基地优势,着力打造农业龙头企业发展集约化、农畜产业基地布局区域化和农产品市场配置专业化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以阳霖油脂、宏达集团、金谷农科、北大荒牛业为龙头,加快推进大豆浓缩蛋白、酵母、谷氨酸等粮食精深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项目建设,构筑安全优质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

  ——农村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围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积极开展农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化建设,引导广大农户在庭院栽种树木和花草,美化居住环境,做到垃圾及时清扫清运,污水通过明渠暗沟排放,柴草垛出村、厕所干净、庭院整洁,实现村屯美化绿化。全市共筹集资金4650万元,累计完成绿化造林11.3万亩,投入资金1328万元用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

  通过采取得力措施,双鸭山市形成了一整套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有效建设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持久动力和坚强保障。

  一路耕耘一路收获。视野中熟悉的土地悄然变了模样,变得如此新鲜而充满活力。回顾3年多的建设历程,双鸭山市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力促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新格局形成,一系列新农村建设的重大工程正在推进,一条具有双鸭山市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向前延伸。

  发达的农业、和谐的农村、新型的农民——一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景象已初步显现。

作者: 董力刚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