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纳米时代 正文
中俄火星推至2011年 将首次深空无线电实验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1-26 09:23:28

  东北网双鸭山11月26日讯 推迟后的中俄合作火星探测计划将于2011年发射升空,并将首次综合开展具有挑战意义的深空探测行星无线电科学实验和研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物理》月刊在2009年10月和11月相继出版的总第38卷第10期和11期,刊出《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专题》,以8篇系列文章系统介绍了将用于“萤火1号”火星探测任务的行星无线电科学与技术。其中,2篇由科学应用系统承担单位中科院空间中心专家撰写,6篇由VLBI测轨分系统承担单位上海天文台专家撰写。相关研究是在“863”计划和火星探测计划的支持下实施的。

  据专家介绍,行星无线电科学是行星探测领域英文专业词汇Planetary Radio Science的中文翻译,目前在中文里还没有固定对应的专门词汇。该项技术与科学研究,通过测量星—地链路或星—星链路之间高频率稳定度无线电波载波信号的变化,对探测器进行精密定轨、精密测量中心引力天体的质量和万有引力场数、反演中心引力天体的重力场异常、研究天体的动力学特性、通过掩星的方式探测行星天体大气物理特性随高度变化的参数剖面或者太阳风物理特性、利用地频或微波雷达探测行星内部结构和电离层特性。这次专题刊出的论文涵盖了以上多个方面。

  据了解,在本次“萤火1号”探测任务中,由中科院空间中心研究员孙越强主持的中俄合作星—星链路火星电离层大气掩星探测技术,以及由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平劲松主持的探测器星—地链路VLBI和单程测速开环无线电独立测轨技术,在迄今为止的深空探测任务中尚未使用过,构成了“萤火1号”探测工程中最为关键的科学和工程技术,也是对参研人员前所未有的挑战。

  “萤火1号”火星科学探测工程的推进与实施,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了飞出地月系统的深空探测历程,同时也标志着行星无线电科学正式纳入了我国行星探测的体系。

  在最新一期的《科学》(2009年11月6日)杂志中,关于“广义相对论宇宙学检验”的综述文章突出介绍了上海天文台研究员张鹏杰的相关工作。该综述文章重点引述张鹏杰及其合作者2007年刊登在美国《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的论文。该论文指出,结合弱引力透镜和星系红移畸变,能够克服星系偏袒等传统的系统误差,在宇宙学尺度上检验泊松方程,测量等效牛顿常数,从而区分各种引力模型。并指出,我国的LAMOST项目能够通过该方法对广义相对论进行初步检验。而计划中的第四代暗能量项目,则能够在1%的精度上和在宇宙学尺度上(一亿光年量级)测量引力的性质,并在相应精度上验证广义相对论或者探测到引力对于广义相对论的偏离。该综述论文还引用了张鹏杰及其合作者2008年的一篇广泛探讨广义相对论宇宙学检验方法的论文。两篇论文目前已被引用超过100次。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