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1月12日讯 福胜村坐落在集贤县福利镇,村委会现代化的办公设施、蔬菜大棚养殖基地和坐落在该村的集贤县工业园区,无不彰显着该村村民致富奔小康的幸福之路,一切成绩的取得,当然离不开该村有一个敢干、敢闯、敢拼的村委会主任——张玉。
1983年,张玉担任福胜村村委会主任,那时的村民仅靠每人分得的一亩八分地生活。刚一上任,张玉首先想到的是让村民增产增收,提高生活质量。由于占有紧邻县城的优势,张玉开始跑市场,走街串巷为村民寻找生财之路。通过考察,张玉向村民介绍市场经济下的发展热潮,受到他的启发后,村民赵永贤在县城里卖起了服装,如今的他,早已搬进了县城,住上了楼房。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走向市场,抛开单纯以种地维持生计的日子。尤其是进入1992年,村民们自己先后办起了汽车修理、服装加工、饭店、日杂、水果蔬菜批发等个体企业,街里的几个大商场也都有福胜村的村民在经商,县城里的建筑业、运输业、大规模的养殖业也都有福胜人在经营着。目前,村里80%以上的村民都有自己的生意,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赚钱之道。
福胜村是一个城包着村、村围着城的村落,县域有多大,村屯就有多大,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进入本世纪初,全市开始实行招商引资战略,看准了瞄头的张玉此时又开始有想法了,怎样依靠优势搞招商,提高村内居民的生产效率和发展前景。通过朋友找关系,通过优势抓招商,只要企业肯在村里落户安家,开出的各项条件张玉都尽量去做,架电、修路、引水,张玉知道只有把基础打好了,才能吸引客商到这来投资兴企。为此,村委会投入资金近80万元,先后引进资金2500万元,建成了晨光牧业有限公司、北方木塑门窗厂等。这些企业正式投产后,为村里安排就业人员120多人,每年可向村里缴纳利润达20万元。
上世纪70年代末,福胜村村民就经营蔬菜大棚。张玉发现,随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年四季百姓的餐桌上都离不开新鲜蔬菜,张玉瞅准了市场,看准了时机,开始带领村民在原有基础上建蔬菜基地,靠集体经济实力来富裕村民。在村委会的扶持下,目前,已建成蔬菜生产基地3处,各种蔬菜大棚和保护地面积达450多亩,蔬菜大棚里种植着各种蔬菜,品种齐全,不但满足了城镇人民生活的需要,有的还远销周边市县。同时,村民的收入也大大提高了。
村民于慧金已经60多岁,一个人靠打零工生活非常困难,身体又比较弱,看到这种情况,每年的春耕、秋收时,他都会到他的地里帮忙干活,并在春节时,为他送钱送粮。福胜村的村民居住在县城的不同角落,村民相对比较分散,群众生活上如有困难,张玉就经常深入其中走家串户,嘘寒问暖。如遇到村民家中有什么他力所能及的活,张玉都会很自然地帮助料理。特别是到了刮风下雨、大雪天时,他都要深入到菜农家、大棚温室中,看看有没有受灾的。村里贫困户的子女考上大学,他都要组织村民进行捐资助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
在福胜村,张玉这个名字可是响当当,提起张玉的好,村民们更是有说不完的话要讲。村民们都说,有了张玉这样的村主任,才有了我们今天幸福的福胜村。现在的福胜村固定资产1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到了5800元,是我市20强村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张玉的功劳。2000年,张玉本人荣获集贤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荣获集贤县“党员扶贫骨干”荣誉称号;2005年、2006年,先后荣获县劳动模范、市级劳动模范称号;2009年被评为全省劳动模范。张玉说,“荣誉的取得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只要我还是一名村委会主任,我就要为我的村民多做点事,多赚点钱,让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