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e网超市 > 生活万象 正文
连体女婴下半身相连共一个肚脐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1-09 08:57:55
        东北网双鸭山11月9日讯   下半身紧紧相连,共一个肚脐,泌尿、生殖系统部分共用;这种出生后还能存活的“坐骨连体儿”发生率仅为1/200万。昨日,协和医院对外宣布,孝感市云梦县一对罕见的坐骨连体女婴即将手术分离。

  昨日,在协和医院小儿外科病房,4个多月大的张玲、张珑躺在病床上,像所有婴儿一样,小脸粉嫩,小手胖乎乎。一旁,年轻的母亲杨伟盯着她的孩子,露出难得的笑容。

  连体女婴降生贫穷人家

  邻居劝年轻父母弃儿

  今年6月19日,21岁的杨伟在云梦县道桥镇卫生院剖腹产。第二天,她看到了自己的孩子:一对下半身相连的女婴。“当时很难受,觉得孩子很可怜,家里没钱救她们”。

  杨伟的丈夫在汉口做电焊工,1个月挣千把块钱,这是他们全家的收入。医生说,分离手术需要上十万元。

  邻居们都劝这对夫妻,就是分离开,孩子也不见得好,最好现在放弃。

  杨伟昨日说:“我们绝不会放弃孩子。”

  连体女婴4个月长到20多公斤

  母亲抱不动了

  杨伟给两个女儿起了好听的名字——张玲、张珑。晚上,一个孩子哭,杨伟抱着两个孩子一起摇。

  其间,张玲、张珑相继发烧3次。每次,年轻的父母都把女儿抱到武汉,在协和医院住院近10天。两个女儿体贴母亲,一个打吊针哭闹,另一个会乖乖地玩,“很少一起吵”。

  4个月过去,两个孩子长到了20多公斤,杨伟抱不动了,“她们必须分开”。

  连体女婴天天“做操”准备手术

  母女一起哭

  10月19日,杨伟和丈夫抱着两个女儿来到协和医院,恳求医生给孩子们做分离手术。

  连体女婴分离后,最缺的是皮肤。术前每一天,医生会让连体女婴“做操”:用布带把张玲、张珑从中间提起来,松弛相连部位的皮肤。

  “做操”很痛,张玲、张珑大声哭,杨伟在一旁陪着落泪。

  终于,张玲、张珑可以“折叠”起来面对面。高兴的时候,两个人互相舔脸。

  连体畸形种类

  及存活发生率

  连体畸形一般分为4种:胸腹连体,占73.5%;臀部连体,占18.8%;坐骨连体,占5.9%;头部连体,占1.7%。

  连体双胎存活发生率为1/20万,而坐骨连体儿存活发生率仅为1/200万。

  坐骨连体儿分离国内未见双双存活手术分离最大难点:肌肉不够

  在国内,坐骨连体儿分离手术尚未有双双存活的先例。协和医院小儿外科专家昨日介绍,张玲、张珑手术分离,最大难度在于肌肉不够。

  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教授阮庆兰说,张玲、张珑入院后,医院组织多次专家会诊,确认分离手术最大的难度在肌肉不够。张玲、张珑从肚脐下相连,相连处没有肌肉;共用部分的结肠、尿道分离后,没有肌肉控制大、小便,会带来生存困难。

  此外,连体女婴分离后,腹部皮肤缺损面积较大,难以用常规方法进行修补。

  该院小儿外科主任汤绍涛介绍说,通过一段时间按摩、牵拉,张玲、张珑相连部位的皮肤有所松弛;这样在手术时,可利用她们自身的肌肉、皮瓣,缓解皮肤的短缺。此外,医院还准备了人工皮肤修复。

  据了解,手术将分期进行,一期以分离为主,二期重建各自缺损的系统。

  汤绍涛说,在国内,浙江大学儿童医院2000年分离了一对坐骨连体儿,1个存活,1个术后4天因循环、呼吸衰竭死亡,尚未有双双存活的报道。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编辑: 马玉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