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迎新贺岁成了复古怀旧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1-04 09:33:15

数十部新片摩拳擦掌,力求瓜分贺岁档的票房大蛋糕,仅11月就有15部新片上映,平均两天一部———随着《三枪拍案传奇》《十月围城》《花木兰》《刺陵》等大片一一确定上映日期,战线一年比一年拉长的贺岁档,提前嗅到硝烟味道。

新片数量固然多,细数之下,竟然大半片中人都穿着古装戏服,讲述着或真或假、或正说或戏说的古代故事,“回到古代”的虎年贺岁档令人怀疑,是否又将为国产片市场树起一支“复古”的“风向标”?迎新贺岁,固然不排斥忆古思旧,然而,讲述现当代题材集体缺席,未免是新年档期里的一道遗憾。

贺岁档回到“古代”

随着选择在贺岁档上映的影片越来越密集,11月中下旬起、包括12月直至次年春节、情人节都被归入贺岁档,而虎年春节与情人节同日,贺岁档时长又将创下纪录。上一贺岁档已经创下超过10亿元的票房成绩,业内人士看好,2010年国内贺岁档总票房有望接近甚至突破20亿元。

20亿元的票房将由哪些影片完成?由张艺谋的《三枪拍案传奇》领衔,《十月围城》《锦衣卫》《风云Ⅱ》《熊猫大侠》《刺陵》《孔子》《花木兰》……目前敲下上映日期的大片小片,不是古装片就是年代戏,宣告贺岁档集体“复古”。

古装+武侠仍是最成熟片种

虎年贺岁档何以成为古装片的天下?上海大学影视学院教授石川分析,“古装+武侠”题材是国内商业电影发展迄今最为成熟的片种,市场认可度相对较高。近年来,其他题材影片取得成功者也有不少,然而,大投资影片往往需要国内、国外双线发行才能收回成本,古装+武侠题材仍然是最安全的选择,集中在贺岁档上映,不免显现类型单一的趋向,但放入全年视野,还须考虑今年献礼片贯穿上映数月之久的背景。

石川指出,冯小刚的喜剧原本是国内贺岁档的发端和标签,近年来,虽有《非诚勿扰》的回归,冯小刚将更多的精力花在了“转型”之上,冯氏喜剧不再是贺岁档大餐,而更多的小成本喜剧片虽然散见于全年各个档期,但相对于“古装+武侠”的成熟套路,这些影片的市场表现起落很大,在贺岁档里反而沦为佐餐。

观众期待新风气

从嘻嘻笑笑的喜剧片,到集体“复古”风潮,贺岁档的片种在改变,但同质化的趋向似乎没有改变。这样的倾向会否成为这一黄金档期上升的桎梏?

中影集团电影发行放映分公司总经理许兵认为,贺岁档引进国内的最初几年,被定义为让观众寻求开心的档期,这一概念已在近年逐渐被突破,正剧、悲剧也能取得成功,《集结号》即是一例。然而,缺少中等投入影片、依靠几部过亿大片唱主角,缺少各种人群观众都想看到的反映自己真实生活的影片,仍然是贺岁档难以掩盖的遗憾。

相对于往年国产片占据整个贺岁档的局面,虎年贺岁档已有《2012》《阿凡达》等好莱坞大片杀入。可以预见,贺岁档票房将在竞争中被愈推愈高。作为国内电影市场最被关注的档期,与其树起并无新意的“复古”风向标,观众更期待的或许是嗅到国产片创作的一丝新风气。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