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美食 > 美食广场 正文
莞乡东坑“荫菜干”(图)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1-04 09:23:53
 

    秋冬时节正是给身体“进补”的大好时节,爱喝汤的广东人自然离不开各种汤料,譬如海底椰、南北杏、川贝、桂圆和红枣等也都是人们喜爱的选择之物。而一款“特别”汤料亦深得食家钟爱,那就是来自莞乡东坑的“荫菜”。

 

    “荫菜”这个名字听起来觉得“怪怪的”,其实“荫菜”是由耙齿萝卜采用阴干(风干)的方法制成的,“荫菜”亦因而得名。耙齿萝卜其实是一种长不大的萝卜,体形细长,约拇指般粗,长十几厘米,全身白色,形状像农耕的耙齿,故称耙齿萝卜。耙齿萝卜所含糖分、膳食纤维、氨基酸、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比一般的萝卜品种要高。荫菜是一种极补之物,东坑人有云“荫菜此物,珍贵无比,参茸不易也”。

莞乡东坑“荫菜干”

    荫菜干

    进入东坑,四处寻访,最后在当地人的指引下来到一处耙齿萝卜的耕地。只见农舍下有位老农正休闲地抽着烟,老农十分健谈,邀笔者坐下后,便将他对荫菜的认识一一道来。相传以前外出卖身谋生的东坑人,在离乡别井之际都想方设法带上一大把耙齿萝卜以解乡愁,于是便想出阴干的方法将萝卜制成萝卜干,荫菜亦从此而成。虽然荫菜的起源已无从证实,但它的出现却为东坑人带来一道家喻户晓,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健康食谱“荫菜牛腱汤”,老农说此汤有去肝火、益肺养颜的疗效,当地人还常用来医治小孩的百日咳。

莞乡东坑“荫菜干”

    收耙齿萝卜

    老农邀笔者前往耕地,边走边谈。其实,种植耙齿萝卜和制作荫菜,在东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有赖于这里有特别适合耙齿萝卜的土质,当地农民称这样的地为“龙气地”。耙齿萝卜有很强的生命力,不用经常施肥,也不需常淋水,它会往地底下深深地扎根、生长。耙齿萝卜一年一造,每年在农历七月十四日下种,种植的时间大约需要60天,农历九月是收割耙齿萝卜的季节。眼下的深秋时节正是收耙齿萝卜制作荫菜的季节,只见菜农将耙齿萝卜逐棵逐棵地从地里拔出来,然后割去绿叶的部分,剩下全身白色形如人参模样的根部就是耙齿萝卜了。

莞乡东坑“荫菜干”

    荫菜牛腱汤

    接着老农带笔者到耕地旁的一间小农舍,只见一串串耙齿萝卜吊挂在屋檐下,笔者便问老农荫菜就是这样制成的吗?老农答道这是第二步。制作荫菜要先把收成的耙齿萝卜铺在地面上,在太阳底下晒上一天,去其水分,然后用竹篾把耙齿萝卜串起来,一圈圈、一串串地吊挂在阳光晒不到的屋檐下,采用“阴干”之术,让干燥阴冷的秋风,慢慢地将耙齿菜中的水分全部抽干,让它内在的营养精华浓缩后存储下来。阴干的时间大约需要两个月。深秋之际,风高物燥,天气晴朗,就是最佳的阴干气候。经过两个月的阴干后,原来胀鼓鼓、细长的耙齿萝卜体形变小了,重量也变轻了,颜色从白色变成了赤黄色,而且阴干的时间越久,其颜色也就越深,犹如松根一般,状似人参,加之是一种极补之物,因而当地人将荫菜美名为“东坑人参”。硬邦邦的手感,要用力才能把它折断。放置在鼻子前嗅一嗅,荫菜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萝卜干香气。阴干之后,荫菜就得收藏起来,用瓦缸装盛着。需要用时,就从缸里拿出几根。据说,保存得当的荫菜可达数十载之久,而且药用价值也呈阶梯状增长,价钱也越高。

莞乡东坑“荫菜干”

    拜别老农后,笔者到市场上购得荫菜,立马回家大展身手,做一道传统的“荫菜牛腱汤”, 原料有新鲜牛腱肉五两,荫菜两三条,黄豆少许,老姜几片,两只蚝豉,先加入适量的清水后,用沙煲文火熬约两小时,至清香袭人时,汤水就可饮用了。啖一口荫菜牛腱汤,荫菜的精华融汇在汤水中,味道咸淡适宜,甘香无比,清甜润喉,既有着萝卜干的鲜香,又有着牛肉的野味,让人回味无穷。经过煲煮后的荫菜干蘸上一点豉油,口感十分特别,而且还留着一点与众不同的甘香。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林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