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个一个轻微足音的离去,我们才顿悟过来,那个时代,不管其多么的波澜壮阔、多么的诡谲怪诞、多么的豪壮伟大、多么的疯狂可怕,总还是要逐渐逝去的。
它流逝于历史的长河之中,消弭于烽火硝烟之外,一幕幕壮丽深沉的时光片刻,一串串风云动荡的回忆--只是,少了很多个体的声和影,音与容。
那是一个塑造英雄、崇尚完美的时代,命运之激流把所有人都卷入其中,有的浮起来,有的沉下去。但心痛的是,浮起来的只是个别,而沉下去的却是大多数。
钱学森的一生,也身处这股浩荡激流之中,他以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科学理论成为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这,是我们今天悼念他的理由。
很多人说,钱学森欠一个道歉,因为他的大科学家的身份,让很多人相信了“亩产万斤”的神话是现实的。是的,他欠一个道歉,虽然我们无法将这一苛刻的完美道德要求强加于所有人的身上,但写出《铁皮鼓》的格拉斯道歉了,巴金呼吁要“讲真话”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钱学森能够做的更好。
我们也需要缅怀那千千万万的平凡的人,我们所有的人,都有必要的理由,要对曾经的历史误谬,要对千千万万耽误了青春耗费了生命的人们,说一句道歉。
我们需要向所有人道歉,比如钱钟书。他中年以后的大好年华都放在了一部著作集的英译工作上面,以一个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的睿智天分来说,他更有理由去沉思去探索,去挖掘整理中华国故、去推广中西方文明的交流贯通。但他去抬大粪,他去收发信件,他的女婿自杀,而他却在身后受到质疑--因为他在动荡时代所受的冲击相对较小,从而引发了对他的人格的怀疑。
我们需要缅怀一个伟大的人,表达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和人类文明的敬意。在钱学森离去的日子里,我要说的是:但愿此后再无钱学森,再无这个倍受尊崇和塑造的完美偶像和道德楷模。他只需要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不受无谓的干扰,不说违心的假话,不承担内心的自责和审问。他为国奉献,为国争光,实现自我价值。
但愿此后再无钱学森,再无一个伟大典型和无数个沉默大多数的不平衡结构。在钱学森成就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的同时,我们要记得那成千上万个被迫离开科研岗位,痛苦地浪费了一生青春年华的科学工作者们。钱学森所开创的科学事业,也正是这些后来者们一直的艰辛付出,才能延续和发展。
但愿此后再无钱学森,再无一个抱有良知却要忍受谬误和谎言充彻世界、放弃科学和真理而违心炮制“亩产可达万斤”言论的痛苦的人。我们会拥有真正的大师,一个倍受尊崇又能保持独立人格的大师,他能够面对权势的威迫勇敢说“不”,也能够反省和道歉。
但愿此后再无钱学森,并不是否定钱学森作为一个大师的重要价值。正是源于对他的尊重,我们才更有理由期望,一个更完美的钱学森的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