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九个国家的领导人10月16日在玻利维亚城市科恰班巴同意创立地区货币“苏克雷”,从而逐渐减少使用美元。由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构想出来的左翼联盟“玻利瓦尔美洲国家联盟”的九个成员国在玻利维亚开会。他们在会上声言要推动用新货币取代美元,作区内贸易之用。(10月20日中新网)
尽管创建“亚元”的呼声由来以久,然而,率先实现创建区域货币夙愿的却是拉美九国。由于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都已经意识到美元存在的问题,并纷纷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改革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方案,甚至直接付诸行动。9月20日,伊朗政府宣布,该国从即日起,将使用欧元取代美元成为外汇储备货币。伊朗中央银行已经调整了外汇储备资产结构,大幅减少了美元资产。
无独有偶,在上述两件事发生的前后,部分产油国或消费国商议在石油交易中用欧元、日元、人民币取代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据英国《独立报》10月7日报道,海湾地区盛产石油的阿拉伯国家正与俄罗斯、日本、法国、巴西和中国秘密磋商,计划未来9年内结束美元在石油贸易中的定价作用,取而代之的是包括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及拟议中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统一货币”在内的一揽子货币。
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表明自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重新“洗牌”,新兴市场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迅速崛起。而美元日渐贬值也让各国意识到,建立区域货币和在外贸交易中用其它货币取代美元的重要性。继欧元成功并为市场接受之后,新兴国家的货币已开始崭露头角,纷纷与美元争锋。在这次二战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期间,区域化性货币和取代美元已逐渐成形。
2000年以来,美元地位的下降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已在多方面表现出来:一是美国占全球的比重不断下降,GDP所占比重已由原来的1/3下降至1/4,随着新兴国家迅速发展,其下降趋势不可逆转;二是美国形成了崇尚消费的理念,这是财政、贸易双赤字的根本原因,同时,导致国力逐渐衰弱,这对美元地位很不利;三是美元贬值严重,且高度不稳定,如欧元对美元的比价,2000年为0.83,2008年为1.58,贬了将近1倍。
其实,美元地位的持续下降是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为应对国内经济危机而大量发行钞票,同时,向其它国家大量倾销美国国债,从而加速了美元的进一步贬值。日本三井住友银行首席策略师预计,2010年1美元兑日圆可能跌至50日圆、100美元兑人民币可能跌至600元人民币水平。这位策略师称,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在可预测的时间内,美元最终将失去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地位。
近来,国际社会针对未来美元地位的消长也议论纷纷。法国总统萨科齐、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和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等相继表示,多极化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迟早要在货币层面上得以体现,未来将有更多的货币成为美元的替代选择。佐利克表示,美国如果认为美元作为世界支配性储备货币地位理所当然,那将是错误的,世界在未来将会有更多其他储备货币可供选择,如欧元、日元、人民币。
事实上,美元地位的确定,是伴随着全球自由贸易体系的确立而确立的。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IMF、世界银行和美国财政部,向全球推广“华盛顿共识”——国家干预最小化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造就了全球自由贸易与全球市场的兴起,强化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强势地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句话印证了美元由强盛到走向衰落的现实。由此说来,其它货币或区域性货币取代美元已不是天方夜谭。当然,挑战美元并不等于就能立即终结美元地位。因为要取代美元地位必须建立起国际金融秩序,而要建立国际金融秩序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美国再找不到新的“神话”来续写,找不到维系债务经济的利润模式,找不到继续美元地位的理由,则美国的时代和美国经济很有可能要随着这次金融海啸而逐渐退潮,美元地位的瓦解也将是大势所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