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服务指南 > 休闲 > 音乐天地 正文
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大剧院征服北京观众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0-27 08:58:44
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大剧院征服北京观众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首演

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大剧院征服北京观众

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

  新浪娱乐讯 2009年的国家大剧院似乎格外受人瞩目,琉森音乐节的余温还未褪去,另一位指挥大师里卡尔多·夏伊又在10月24日率领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登上了大剧院的舞台,上半场轻盈浪漫的“莫扎特”与下半场气势磅礴的“马勒一”形成极鲜明的对比,再次将北京观众彻底“征服”。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266年首度访华

  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又名格万特豪斯管弦乐团,成立于1743年的乐团至今已经有266年的悠久历史,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乐团之一。乐团的地位与声望源自于它与音乐巨匠门德尔松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门德尔松在生命最后12年一手栽培的“掌上明珠”,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被全世界公认为门德尔松的最佳代言人。其现任音乐总监里卡尔多·夏伊更是与阿巴多、穆蒂并驾齐驱的指坛巨匠,在23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夏伊强调,出色的音质就是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护照”,二百多年来,乐团人员不断更迭,但独特的“莱比锡之音”却一如既往,始终保持着神奇的魅力。而这一次,中国观众将有幸第一次聆听到“莱比锡之音”。

  “马勒第一”五度上演   夏伊续写“巨人”强音

  当晚的音乐会果然不负众望。指挥台上的夏伊一派敦厚学者风范,温文尔雅中流露出坦荡大气。上半场,他与慕尼黑新生代小提琴“天后”阿拉贝拉•施丹巴赫合作带来了莫扎特《G大调小提琴与乐队协奏曲》。施丹巴赫运弓之间展现出极强的功力,与乐队的配合丝丝入扣,弦乐之间的亲密对话如丝绢般萦绕在观众的耳畔,而小提琴在独奏段落所表现出的生动绚丽,更体现出莫扎特音乐所独有的轻灵质感。

  下半场,乐团则以风格迥异、恢宏磅礴的“马勒一”示人。在大剧院的舞台上,“马勒一”可说得上是一首绝对的“热门曲目”,从杜达梅尔率领的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青年管弦乐团、到五月音乐节的美国匹兹堡交响乐团、再到亚裔大师郑明勋领衔的亚洲爱乐,直至“指挥帝王”阿巴多率领的琉森节日乐团,短短一年中,马勒《第一交响曲》已经在国家大剧院被演绎过四次,而这一回,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这支德国“老牌”乐团再次选择了“马勒一”。国家大剧院演出部负责人表示:“马勒的风靡是目前世界古典乐界的一个大趋势,而国内观众对于马勒的接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艺术视野的拓展,我们的观念里,古典音乐不再仅仅是贝多芬和莫扎特。”

  在此前的越洋采访中,夏伊就表示:“马勒《第一交响曲》正是马勒在莱比锡生活的两年中开始创作的,因此这座城市与这部交响曲之间的联系是无法磨灭的,正是莱比锡赋予马勒无限的灵感来缔造这部伟大的作品。”也许正因如此,此次由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演奏的“马勒一”或许也与这首乐曲的精神本质更为贴近。在夏伊出众的指挥下,乐团体现出的朴素无华的浑然质感令人动容,厚重的管弦乐中主奏乐器清晰可闻,音乐线条与声部细节丝丝入扣。夏伊的马勒仿佛更注重心理层面的刻画,对音响的强弱和过渡处理更为用心慎密。乐团尖啸亢奋的铜管、窃窃低语的弦乐,丰富的音响平衡以及细腻的节奏把握,使马勒音乐蓄涵了更为丰富的情感元素和耐人寻味的想象空间。对于“莱比锡版”的马勒,正如一向挑剔的《芝加哥论坛报》此前曾留下的评论:“这些莱比锡人演奏的马勒的音乐,绝不像是他们在说一门新学的方言那么生硬,而像是他们说母语时那般的娴熟自然。”当晚,持续不断的掌声再次印证了莱比锡布商大厦管弦乐团的名不虚传,而夏伊也在观众的欢呼声中返场…次。

  门德尔松《第五交响曲》珍贵原版“现身”

  据悉,在25日的音乐会中,夏伊和乐团还将带来另外两首主打曲目门德尔松《第五交响曲》和布鲁克纳《第四交响曲》。今年适逢门德尔松诞辰200周年,与作曲大师有着最后12年“姻缘”的布商大厦管弦乐团带来的门德尔松《第五交响曲》非常值得期待。即将演奏的这一版本是去年才被发现的珍贵原版,与现在通行的版本将有很大不同,会增加100多个小节的内容。夏伊介绍说,这是门德尔松《第五交响曲》最完整、最原本的面貌,三周之前刚刚在德国首演,这次则是第一次与北京观众见面。全新的门德尔松《第五交响曲》无疑是莱比锡布商大厦首次访华演出的最大亮点。

作者:    来源: 新浪网     编辑: 林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