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网虫贴文 正文
母亲的短信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0-26 09:20:18

我住在城里,母亲住在远郊区。

母亲喜欢用手机给我发短信。说是短信,其实一点也不短。每条都像篇小作文,而且不带任何标点。从最开始的摩托罗拉,后来的松下(当时未统一品牌名称,文中皆用此叫法),再到现在的诺基亚,手机都从黑白变成了彩色,而母亲发短信的这些习惯仍然保持着。这一习惯,我猜想,或许是她做事心直口快做事干净利落的性格使然,更有可能和她蹩脚的操作水平有关。

母亲使用的第一部手机是一部我用腻了的摩托罗拉——具体型号我忘了。尽管是一部功能再简单不过的黑白屏手机,可当她从我手中接过把玩不已的兴奋神态远远却超过了我的想象。那时我大四,短信正流行。母亲笑说让我在学校多给她发短信,她也赶赶时髦。我笑着答应。可在校时,我从未发送过一条短信给母亲过。母亲也从未用手机联系过我。毕竟,我每周末还有假期都会回家呆着,不无矛盾地沐浴着母亲的唠叨和关怀。而母亲也会在我在家的日子里,心甘情愿地纵容着我的懒惰和叛逆。

我毕业后到了松下的移动通信公司工作。回家的次数明显减少,借口一个字:忙!在公司销售处理品时,我买了一部G60送给了母亲,也算我的小小补偿吧。母亲在炫丽的彩屏和流线型机身面前并未表现出太大的惊喜,却频繁问我收发短信的方法。一回家就宅游戏的我教起来不无敷衍,她碰了几次软钉子就生气不学了。可就在我进城上班的那周的某一天早晨,我收到了母亲发来的短信:“你好吗我在试着发短信”。中间末尾没有一个标点。我很清楚母亲的学习能力和耐心。学骑自行车,刚上去就慌张蹿下,并不忘骂车破两句,至今不会骑车的她,练就了从菜市场超市扛报提揣着买来的十几件大小物件长途奔袭回家的惊人本领。学操作DVD机,胡按一通出不来画面,一赌气关了不看,盘还留在机子里……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我笑着回复问道:“我很好。你怎么学会的发短信?”谁知,这条短信发过去竟泥牛入海杳无音信,苦等到晚上快下班时才收到她的回答:“我让对门谁谁谁他爸交(教)我的用的是笔画书(输)入真难都怪你老妈没好好学拼音回头你交(教)我吧”。我觑着眼睛好歹切割读懂,回道:“好的。”后来的日子里,我每天都会收到母亲的“练习”短信,尽管错别字频出,但我仿佛透过屏幕看到了母亲额头上刀刻的皱纹和目不转睛的眼睛。我再次回家时,母亲向我炫耀她发短信的技术。我很心酸。这不仅因为我看着不会拼音的她只能用那论谁看谁都会头疼的笔画输入法缓慢、吃力地按进一个、一个字,还因为当她问我怎么输入标点时,我竟然也搞不定的缘故。我试图教会她拼音,却被她一如既往的不耐烦干脆地拒绝了。

从此,短信成了母亲和我沟通的主要手段。母亲发送的速度愈发迅速,错别字几乎不见,而文字也越来越长,有时一条竟多达三四百字。家长里短新闻八卦兴趣爱好思想感悟,天南地北无所不谈。更有意思的是,我们的短信交流就像互相商量好似的,遵循着一个固定模式,就是:母亲以“你好吗”开头,我以“我很好,你呢”应答,然后就是母亲的长文,最后以我的“知道了”结束。

自从我有了儿子为人之父后,我对母亲的怀念与日俱增。除了假期尽量多回去看看她,也会主动发短信给她。之所以不选择打电话的方式,大概是出于腼腆的缘故吧。母亲的生日在十月,我特意做了首小诗给她。

良久,得母亲回信:“谢谢你:)”。

我不禁莞尔,母亲也时髦了。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