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双鸭山10月19日讯 秋日的阳光洒在薛雪的脸庞上,她边走边微笑着向记者颔首致意。明亮的大眼睛、瘦削的肩膀,干净朴素的衣着,和所有20多岁的女孩子一样灿如鲜花——如果事先不知道她的遭遇,记者不会相信面前这个阳光纯朴的女生,内心正在经受怎样的煎熬。
沈阳农业大学的一座水房,那儿有一间是薛雪妈妈黄淑琴的住处。自2006年从辽宁省的彰武县农村搬来以后,这里一直是她的栖身之地。眼前的黄淑琴,面无血色,似乎一阵风能将她吹倒。“我现在体重84斤,淋巴癌、白血病,没救了。”她说。
“我想捐献遗体供医学研究,好让那些患同样病的人减轻痛苦。” 黄淑琴说着已泣不成声,“我就是舍不得雪儿,我想再陪她两年,看到她研究生毕业啊。”
天下哪一个母亲不想看到自己的孩子长大出息?天下又有哪一个儿女能眼睁睁任母亲被病魔吞噬生命?而这一次,母女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变故后,撑不下去了。“我愧疚自己的无能,不能救妈妈。” 这个外表坚强、开朗活泼的女孩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
正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薛雪,命运是如此多舛。2004年刚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妈妈就接到了恶性淋巴癌诊断书。祸不单行的是,父亲紧接着又患病去世。为了供薛雪读书,本来有希望治愈的黄淑琴,放弃了需要2万元费用的治疗计划,采取了更便宜的保守疗法。
“完成学业、撑起这个家,一个女孩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沈阳农大食品学院团委书记唐雁说,薛雪大学4年连续3年获得奖学金,4年来一直做家教勤工俭学。“薛雪家的经济拮据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碗大米饭、一盘蘸酱菜,就是一顿饭。”
薛雪一家的情况被学校知道后,2006年,黄淑琴来到沈阳农大成为宿舍楼的一名值班员,每月有700元的收入。从此,薛雪带着妈妈一块上学,和妈妈一起看楼、打扫卫生。“我们看到的薛雪是快乐、勤奋,母女俩相依为命很满足。”薛雪的班主任安书江说,是薛雪的坚强撑起了这个家,也是母亲的爱给了她信心和勇气。
2008年薛雪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公费研究生,这个家庭似乎看到了曙光。但今年9月30日,黄淑琴又被查出患有晚期淋巴肉瘤白血病,母女俩彻底陷入了绝望。10月6日,记者接到了黄淑琴的电话,她希望找到一家医院能接受她的捐献。
“我不想住院治疗了,白花钱。捐献遗体这事我想了好久的,我现在只想和女儿平静走完人生最后的这段日子。” 黄淑琴说,医生建议定期输血维持,但一次2000多元的费用让这个家庭望而却步。
采访第二天,记者收到了薛雪的电子邮件。信里写到,“当从医生那里得知病情后,我伤心、难过,想逃避,甚至想到了轻生……我无法想象我失去妈妈后,我将如何承受内心的孤寂。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但我会打起精神,接受生活的挑战。我希望现在自己能做的,都发生在她的生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