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动态 正文
诺贝尔文学奖爆冷 德女作家折桂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10-09 09:13:30
 10月8日,德国女诗人赫塔·米勒走出位于柏林的住所。瑞典文学院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新华社/法新
 10月8日,德国女诗人赫塔·米勒走出位于柏林的住所。瑞典文学院8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公布,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德国女作家和诗人赫塔·米勒。新华社/法新
  东北网双鸭山10月9日讯  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昨晚(北京时间)19时揭晓,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uller)获奖。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会称其“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此次诺贝尔文学奖大爆冷门,赫塔·穆勒这个名字之前在中国几乎闻所未闻,更没有一本中文译著面世。

  ●作品批评罗马尼亚当局被禁





  ●爆冷门对评委会很正常

  赫塔·穆勒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超出所有媒体的预测,此前外界认为夺奖的热门人选如秘鲁的略萨、美国的罗思和奥茨、以色列的奥兹及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均无缘该奖。消息传来,令中国读者更是意外。“我是刚从德国电台知道这个消息的,之前从来没听说过这个作家。”国内德语文学权威专家叶廷芳表示,穆勒可能在欧洲有点名气,但在中国极少有人知道。据了解,此前只有《译林》杂志于2001年翻译过她的一组诗《黑色的长轴》,没有其他中文译著问世。因此,在获奖揭晓之前,中文搜索网站上根本搜不到穆勒的任何作品。



  美国媒体则抨击,评委会过于“以欧洲为中心”。自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于1994年夺奖后,诺贝尔文学奖几乎都由欧洲人拿下,仅两届例外。德语作家更是频繁,十年内已先后有三人获奖。北塔认为:“德国跟瑞典同属北欧语系,评委会成员都懂德语,德语作家的作品不需要翻译就能进入他们的视野。德语作家更容易获奖,当在情理之中。”

  ●国内不关注冷僻德语作家

  什么原因造成穆勒的作品没有译成中文呢?“目前国内研究德语文学的专家很少,且主要是从事经典作家研究,不太关注当代的作家。”叶廷芳认为,当代作家的作品还没有定论,特别是冷僻的德语作家,很少有人翻译。此外,德语难学,加上翻译酬劳偏低,国内一些人才转行从事经济类翻译,不愿搞文学研究。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