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经济欠发达地区一所中学的老师,新近在网上晒出了一份他们学校对高中毕业班教师的奖励办法:每考取北大、清华一人,任课教师各奖励1万元;如果学生获得市高考状元,任课教师追加奖励1万元;如果学生获得省高考状元,任课教师追加奖励2万元。
试想这种奖励一旦成为教学工作中的“政策导向”,成为广大师生的“价值观”,进而成为师生们“万众一心”的追求,其副作用不容小觑。许多中学为抢占优质生源、挖尖子学生,不惜血本。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重点中学,以种种令人目眩的优惠条件争抢外地生源;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学只能重金留人,这给学校管理造成极大混乱。
瞄准一两所名牌大学的育人模式,使得绝大多数重点中学都将“拔尖”、“提优”当做了教学的重中之重。其举措之一便是划分“强化班”与“普通班”,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将优质教育资源施加在那些有望冲击一两所重点大学的可塑之材上,而对一般学生则往往采取“放养”策略,任其自生自灭。其结果便是优等生不堪重负,营养过剩;后进生营养不良,嗷嗷待哺。
点评:教育不应功利化,更不能势利化。最成功的教育应该是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眼睛只盯着个别名校,甚至将基础教育假想成只为个别名校输送精英,只能将教育逼上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