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令全班以流鼻涕同学为作文对象孩子很受伤
媒体报道,广州番禺华师附小从二年级跳级到三年级的彦晖,因为感冒流涕没有纸巾擦拭,班主任兼语文老师号召全班同学向他行“注目礼”,继而,这位徐老师写下《×彦晖很含羞》,让全班36个同学随堂作文嘲笑彦晖。该校校长为此向家长卢女士道了歉,徐老师也承认做法欠妥,但自己“没有一点恶意”。
比起那些很有恶意的害群之马,相信徐老师不过是想让小孩学会讲卫生而已。可是事实上,“羞辱教育”很不“卫生”。彦晖固然受伤,尊严破碎,“不想上学”,出现情感和人际交往障碍;但同时,受到伤害的并不只有彦晖,还有他的全班同学———彦晖此后被孤立、被欺负的遭遇会告诉他们:害羞是致命弱点,小错就被打入地狱,异样会孤立无援,对弱者不是帮助、而是施暴方才合理,如果不幸变成“彦晖”,只有学会习惯放弃尊严……
刻薄、不公、压抑、怯懦,老师“没有恶意”的行为却让这些负面影响以“正面形象”出现,潜移默化极可能跟随这些孩子终生。这种行为若是面向成人,大约就不仅是“不恰当”,而会是善良的徐老师也不能忍受的缺德之举。可是,为何面对小孩子,老师就屡屡不由自主变了脸?
不管多么耀眼的小太阳,在老师的权威面前,都是没有反抗能力的弱者。以为弱者缺乏自尊、无需尊重,这是人性势利阴暗的一面。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往往放松自律,忽略小孩的自尊———小孩子还需要尊重?我们,包括徐老师在内,都是这样带着许多心理伤痕长大的,甚至对于被忽略习以为常、麻木不仁,已经不觉得这是个问题。
作为老师,更应该从这种麻木不仁中及早醒来,及时中断这种恶性循环。只向家长道歉能挽回在同龄人面前丢失的尊严、能医治孩子的创伤?如果真想教导孩子什么是尊严、勇气、公平、宽容,徐老师何不哪里跌倒哪里爬起来,在全班同学面前向小彦晖道歉?身教胜于言传,相信这会是一个最好的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