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亮观点
度过了大一上必修课那种有些类似于高中学习的日子,我们终于有了一个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部分课程的机会。这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充分挖掘和展示自己的平台,使他们能够比较合理、准确地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而且还能为国家培养专业人才,一举两得。可是往往很多事情的出发点是好的,预想也是好的,而在执行的过程中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因素而扭曲了初衷,导致结果适得其反。先看看下边的这段对话:
“你选了什么课呀?”
“××课。”
“怎么选了这门课啊?”
“我喜欢啊,一直都很想学,这次终于能够如愿以偿了。你怎么那种表情啊?”
“其实我也挺喜欢这门课的,不过你还不知道吧,我早就向上一届的师兄师姐打听过了,听说教这门课的老师挺严的,打分很吝啬,所以我才没选。我选的是××老师的××课,听说很容易过,最重要的是分还挺高,趁现在还可以改选,不如你也选这门课吧!”
“我看还是算了吧,我可不想为分数而学。”
“分数可是和绩点挂钩的,绩点又和奖学金挂钩,你不是一直都想拿奖学金吗?要是到时候分低了,你哭都来不及了呢!”
“……”
大学本是学习知识、开阔眼界、提升素养,一起海阔天空交流观点的地方,却不知何时掺杂进了这许多纯功利的目的,甚至于小到选修一门课也要计较投入产出。形成这种局面到底该怪谁?是老师太不负责任,还是学生太功利,又或者是这个社会太世俗,总是用结果来肯定或否定一个人,把成绩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分数的高低竟然能这样轻而易举地牵涉到一位老师的地位,一位学生的学业,这跟商界的交易又有什么分别?
这是学生的悲哀,也是老师的悲哀,更是国家和社会的悲哀。幸运的是这种情况目前还只是在少数人中出现,希望这种不安的因素能被扼杀在摇篮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