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教材争议面前总理也是普通人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9-25 08:10:40

    据中国新闻网9月21日报道:就媒体报道的温家宝总理教师节期间听课发现的地理教材中,将陕西、甘肃划入华北地区的事情,该教材出版单位—中国地图出版社回应称:地理教材如此划分并没有错,自然地理中的“华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的一部分,与通常认为的原行政或经济概念中的“华北地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对于中国地图出版社的回应,虽然一些专业人士以及广大网友并不完全认同,但我在这里更加关注的是:总理能够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表达自己的观点,中国地图出版社面对总理的“质疑”,不唯上,不唯书,更不是像过去某些做法一样:只要是高层领导的意见,被媒体披露后,便连夜召开会议,组织调查,追究责任等等,而是实事求是的将依据和理由公布于众,理直气壮地通过官方网站表明自己的观点。这样的舆论氛围,应当说是我国社会的一大进步,我们应当感谢这个改革开放的时代。

    我一向认为,在一个开放的社会里,普通公众和国家高层领导都应当有对某个社会现象充分表达个人意愿的权利。但是在实践中,中国几千年来“官本位”的文化积淀使个人意愿表达受到了很大压制。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普通公众要放松得多,但政府官员、尤其是高层官员就没有那么自由,人们总认为高层官员在任何场合所说的言论都是官方的,对官员个人意愿很难包容或理解。比如,温总理这次在北京35中学听课时提出的地理教材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是总理作为一个普通听课者、而非共和国总理的身份提出的。因为从媒体报道看,总理当时是听完课以后提出,如果是以总理的身份,完全可以通过新闻出版总署、教育部等相关官方机构提出。

    温总理既是国家总理,又是一个普通人。同样,我们的省长、部长、市长、县长也是如此。对于官员们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观点表达,只要不是在会议场合、新闻发布会或者其他正式场合中,社会都应当允许官员以一个普通人的的角色表达个人意愿,相关部门或单位,也没有必要如临大敌一样,把官员的一些个人表达,当成圣旨,而是要按照求真务实的原则,以正常心态对待领导的个人表达。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