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秀美
19日,首届中华成语文化论坛在常州中天实验学校召开,中国教育学会、常州成语文化研究会、江苏语言学会的众多专家云集常州。在报告会上,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倡议中小学停止三好学生评比,成为此次论坛的亮点之一。(9月21日《扬子晚报》)
很多地方在升学、考试等环节,“三好学生”都会获得相应的加分和奖励措施,在这个指挥棒下,评选“三好学生”成了一些家长和学校的正当利益要求。正因为“三好学生”依旧有较大的市场,所以在“三好学生”评选中不正之风蔓延,一些“三好学生”评选成了某些有权有势者和学校的利益交换,真正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反而没有评上,这种负激励效应才是最可怕的,它以一种更世俗化和反道德的方式给学生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影响了孩子们对真善美的理解和判别,污染了他们美好的心灵。
如果“三好学生”仍然作为某些主管机关加分、奖励的标准,如果“三好学生”依然有较高的利益回报,那么取消“三好学生”评选的建议只能是缘木求鱼。换句话说,即使没有“三好学生”评选,也还会有“四好学生”、“五好学生”评选。不改变教育制度中某些不合理和不公平的成分,不从源头上发现问题的本质,单纯的“三好学生”评选的存废之争就没有任何意义。
取消三好生评选,就应该让所有学生“一个都不能少”,这才能体现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时代里,个体差异将会得到尊重,个人自由将会得到实现。传统中国的差等社会结构将有可能在我们手中打破,“人人生而平等”将不再仅仅是一个乌托邦式的梦想!我们的教育要跟上这个时代的步伐,要响应这个伟大时代的呼唤,把“三好”这种充满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式的一根筋社会价值取向,以及传统社会差等遗风的评选制度,扫进故纸堆去。以免误导下一代。
“三好”应当取消,但评价机制当然不能缺乏。只是我们应当将新的评价机制,建立在更价值多元化、更人人平等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设立“乐于助人奖”、“孝敬父母奖”、特长生奖、节约奖等等,当然也可以有“好成绩奖”。并且要将评奖程序尽量民主化。总之,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发展都该得到鼓励,每一个孩子的权利都要得到尊重。此乃现代教育的题中应有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