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国庆献礼大片的看点在哪儿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9-21 08:28:15

作者:亦菲

再过一些天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60华诞。每逢5逢10大庆,文艺电影部门照例会推出一系列文艺作品进行庆祝。令人关注的是作为新中国60大庆的重点献礼剧《解放》和《建国大业》,分别于9月7日和9月16日登陆央视,收视率颇高,网上反响热烈。其中明星阵容空前强大——135分钟内集纳了172位活跃于两岸四地的大牌影星,号称“史上最牛献礼片”是其一。新浪网对观众关于《建国大业》的反应进行调查,当晚共有110位点评团成员打出91.2的平均分(百分制),现场评价呈现一边倒的称赞之势,有九成五受访成员表示力荐。但依笔者之见,一些敏感人物的正面形象出现在荧屏之上也是看点之一。

人民网云:为展现毛泽东情感生活,《解放》剧中不乏与家人与儿女相处温馨和谐的画面(见人民网2009年9月16日)。对此镜头,有网言云,接近历史的真相比较好,不要过多地投入政治元素,这才是一个民族真正伟大之处!

这是否意味着权威机构对这类敏感政治人物的政治定案要改变?非也!对这类敏感政治人物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已有明确结论。《解放》与《建国大业》剧中展现某些敏感人物的正面形象,无疑是忠实于历史事实的体现。近年来,由官方主导的一些文艺作品逐渐扬弃了过去标签化、刻板化,甚至妖魔化政敌或有争议人物的模式,转而追求历史的客观真实,力求还原史实,获得了公众的好评。

中国公众在史记影视片中对敏感政治人物的这种变化始于10年前,为中国国庆50周年而制作的战争巨片《大决战》中,在描写东北辽沈战役和华北平津战役的部分,首度展现了当时所有军事指挥员的正面形象,一度引起了揣测。《建国大业》影片在塑造蒋介石父子时也拒绝漫画式,陈坤扮演的蒋经国“上海整顿金融秩序励精图治”的段落也见于剧端。

中国影视界主流艺术形象的微妙变化,已在告诉人们,追求历史真实已蔚然成风。对待历史人物,忠于历史成了人们的共识。谓之忠实于历史,一个看点是不因历史人物的一段时间的政治态度变化而否定其一生的功绩。这两部影视剧不是简单表现一群好人打败了一群坏人的套路,而是表现中共的民主、团结如何打败了国民党的专制、独裁。观众除了看明星,只要关注剧情,不难得到关于历史的深思

本来,忠实于历史是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的常识。但是,在往昔政治运动盛行年代,常识常常变成是非话题,常识被践踏。一说历史人物后来变坏,就不能对其以前的好说好,只能说其祖宗八代都坏;一旦要推出好的典型也要说其红三代。在一切为政治服务的思路下,历史剧的描写常常成为一个难点。而今,对往昔敏感人物相继在影视中还原其在某个时期的正面形象,也从一个侧面折射社会政治清明。当然,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公开肯定国民党抗战的功绩,63位湘籍国民党抗日烈士9月5日首次被增补进湖南烈士公园烈士纪念塔中,表达了中共对国民党将士在抗日中的肯定。把《解放》《建国大业》等大型影视剧放在祖国六十岁生日的重点文艺节目,其用意也十分明显,通过建设政治清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人们盼望政治清明。政治清明不但要求严格依法治国,也要忠实于历史事实,对历史人物功过作出正确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评价,个中需要胆识,需要智慧,也折射政治气候的变化。一个民族要真正走向复兴,也需要拿出正视全部历史的勇气,需要以开放、豁达去化解误会,汲取教训。

在中国迎接建国60周年之际,细品《解放》《建国大业》等大型影视剧就令人感觉到个中透析求真务实的风气。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