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教育频道 > 校长论坛 正文
去行政化方能清洁大学精神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9-18 08:16:27
 

    

都是“乌纱”惹的祸 漫画作者 李法明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原校长朱清时确认出任南方科技大学(筹)创校校长,他声称将去官化、去行政化、实现教授治校。

    近几年,过于行政化已成为阻碍高校发展的重要拦路虎,使得大学的独立精神日益萎缩,校长职位行政化、教育行为商业化、教研行为投机化等成为令人忧心的现象。联想到教育部评出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统计发现,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实验室主任、研究所所长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再联想到“校长抄袭才是新闻,一般教师抄袭不再是新闻”等令人惊讶的学术堕落行为,行政化、权力腐蚀对大学精神的伤害真的已经达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当今不少大学教师,年纪轻轻,就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沽名钓誉、投机钻营上,热衷于拉帮结派,急功近利,热衷当官,无心学术,学术创发能力被削弱,学术精神日益沦丧,注定难以产生厚积薄发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正是有了可怕的“行政冲动”,大学办学行为就成了“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我们可以投资千万元将校门建造得非常奢华,却不愿意在教育观念和硬件上进行现代化更新;我们可以弄虚作假,糊弄各种上级检查,谋求更多的经济回报。我们成了世界上博士最多的国家,而学术成就却不敢恭维。

    所以,有专家认为,“我国高校越来越像个官府、衙门。高校的泛行政化现象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发展的最大阻力”。一旦高校成了乌烟瘴气的名利场,想要育出“绿色人才”,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在这种背景下,朱清时校长积极倡导去行政化和去官僚化,值得叫好。毕竟,作为高校的专家和教授,只有身在第一线,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才会更深刻,才会坚守真正的大学精神。

    要想让教育回归专业本位、学术本位,要想让专业发展成为高校教师的职业追求,就应该对一线教师赋权,让他们得到发展权、话语权,得到平起平坐的教育尊严,而不是动辄受制于权,受制于官。也应该对高校校长和官员进行限权,让教育权力受到各种专家学者的监督,这才有助于提升教育品质。

    去行政化的最积极的意义就在于,将最本真的教育灵魂从附庸的地位中解脱出来,便其回归到不亢不卑和独立自主。如此以来,大学精神才有望得到回归,教师们的职业忠诚感、教育创造活力以及潜能才能得到最积极的挖掘,大学才能真正“大”起来。

作者:    来源: 新华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