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城市之声 正文
新中国成立60年双鸭山住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9-17 08:36:56

  东北网双鸭山9月17日讯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双鸭山市住宅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新中国成立初期,双鸭山市按照中央政府提出的"先生产,后生活"发展策略,居民住宅大多采用街坊的规划模式,这种组合形式的院落由于过份强调对称布局造成许多死角,不利通风和日照。六、七十年代简易楼、筒子楼是那时盛行的住宅,城市居民住房困难成为突出问题。在全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精神推动下,群众想出了种种办法,降低造价,减少钢材、水泥用量,形成了一批简易楼、筒子楼等具有时代特征的住宅类型,出现了合用厨房、厕所等住宅形式。到了八十年代,为了满足居民生活需要,居住区规划普遍根据居住区的规模和所处地段合理配置公共建筑,并且开始注意到组群组合形态的多样化及居住的环境建设。1998年,按照国务院指示精神,双鸭山市开始停止住房收入分配和福利分房,进入到了商品住宅时代。双鸭山市的住宅建设和商品住宅开发速度惊人,住宅建设和规划设计水平跨入了现代住宅发展阶段。2000年到现在,全市按照小康住宅要求,突出"以人为核心",把居民对居住环境的需求、居住类型和物业管理的需求作为重点,贯彻到小区规划设计整个过程中。一座座电梯楼拨地而起,突出以"社区"建设作为小区规划的深层次发展。从小区规划开始,引入物业概念,规划设计要保证为物业管理及服务方面提供便利条件,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和谐理念。与共和国同龄的刘女士亲眼见证了六十年来双鸭山市住宅建设的跨跃式发展:我小的时候住的是平房,家家都有院子那种,第一次住上楼房,是单位分的,四层楼高,后来随着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了,自己花九万块钱在五马路买的楼房,住了五年,现在在星之舟这买的电梯楼,当然现在住宅环境最好了。新中国成立这六十年来,我们老百姓的住房可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者: 李卓    来源: 双鸭山人民广播电台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