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华
统计发现,教育部评出的第五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00位获奖者中,担任党委书记、校长、院长、系主任、教研室主任等行政职务的,占到九成,还有人身兼几种职务。不带任何“官职”的一线教师仅有10人左右。校园官僚化现象再次引起讨论。(9月11日长江日报)
“高校教学名师”九成有行政职务之所以引起人们的热议,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怀疑有的校长和其他大学校园里的干部靠手中的权力得到名师这个称号。恐怕这样的说法缺少证据,也会让很多大学校长蒙受不白之怨,相反的,我也相信,很多大学校长有很好的教学和科研能力。
不过笔者想到的是,既然有“九成有行政职务”的人是名师,为什么不让其真正的到名师岗位上去,而非要把他们安排到校长等行政岗位上去。因为,一是既然他们被获得名师的光荣称号,肯定他们是同意的,由此也可以看出他们对“教师”还是情有独钟的,既然这样,我们有何必强人所难,非要安排他们担任行政职务,让他们无法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呢?
二是他们获得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称号,而且全国这一届评选只有100名,可见这样的人才在全国是很少的。把这样全国十分稀少的人才,却安排在校长等岗位上,是不是人才的一种浪费。毕竟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校长等行政职务不是虚有的头衔,作为大学校长,必然有很多事情。当一个人在一方所做的事情多了,那么用在其他方面的精力就少。可是这个人的特长是名师,可是他却把很多精力用在其他方面,这能是人尽其才吗?
在这方面,我们还是要学学美国。美国很多大学教授是不喜欢做校长的,他们情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因此很多大学也不是非要聘请大学教授做校长的,如维吉尼亚的Randolph-Macon学院,是个小有名气的文理学院,其校长RobertLindgren仅在佛罗里达大学拿了个法律学位,在牛津拿了个管理硕士,没有博士学位,根本不具备在大学教书的资格,也没有教书的经验。类似的例子还很多,1986年,有25%的美国大学校长从来没有在大学拿过教职;200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30%。1998年,只有9%的大学校长来自学术圈外;到2001年,这个比例上升到了15%。
美国这个发达国家,人才也很多,为什么不从优秀的教授中聘任一个人做校长呢?恐怕就是因为知道,优秀的大学教授和优秀的大学校长往往是鱼和熊掌,两者不可兼得。做了优秀的大学校长,很难在大学教授上这个岗位上有“优秀”的作为。在大学教授和大学校长上,应该是让其发挥特长,如果能在大学教授做到优秀,就让起做教授,如果在大学校长上做到优秀,就让其做校长。
培养一个优秀的大学教授不容易,如果好不容易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大学教授,却让其做其他事情,恐怕会埋没人才。大学要发展,关键是靠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教授不是人人可以做,特别是优秀的教授,但是,大学校长,不是教授的可能也可以做。所以,在优秀的教授和校长上,我们应该首先选择的是优秀教授。
所以,九成有行政职务的人被评为“高校教学名师”,说明了做大学教授可能更会发挥他们的特长,那么有关部门为什么不让他们回到名师岗位上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