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中国电视剧业逐渐完成了质的飞跃,精良的制作与广博的题材形成了强力集团军阵势,它改变了整个亚洲电视业的格局。昨晚,总结这两年中国电视剧业成果的中国电视剧唯一的“政府奖”——“第27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晚会”在北京水立方举行。《潜伏》、《闯关东》成为最大赢家,两者共捧四项大奖。(9月9日《扬子晚报》)
据悉,当天参加“第27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颁奖典礼的明星阵容创下了历史之最。除获得提名的20位优秀男、女演员(包括李幼斌、孙红雷、王宝强、张国立、蒋雯丽、姚晨、闫妮等)候选人也都首次集体亮相,大会评选出的60位杰出贡献艺术家(包括陈道明、唐国强、张丰毅、宋春丽、濮存昕等)也全部到场。宋祖英、阎维文等歌唱界明星也到现场表演祝贺,场面盛况空前。
但我感触更深的是,本届飞天奖同样产生了诸多奖项“双黄蛋”甚至“多黄蛋”。其中,康洪雷、郑晓龙获得“优秀导演奖”;张国立、孙红雷获得“优秀男演员奖”;闫妮、萨日娜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士兵突击》编剧兰晓龙,《闯关东》编剧高满堂、孙建业,《潜伏》编剧姜伟同捧“优秀编剧奖”;《闯关东》、《士兵突击》、《金婚》、《潜伏》、《戈壁母亲》、《静静的白桦林》、《周恩来在重庆》、《十万人家》、《喜耕田的故事》等九部作品获得长篇电视剧一等奖……
影视评奖出现“双黄蛋”甚至“多黄蛋”,堪称“中国特色”。此前由大众评选的“百花奖”,由专家评选的“金鸡奖”,被喻为政府最高奖的“华表奖”,哪一个没下过“双黄蛋”?而且还年年下,乐此不疲。恕我孤陋寡闻,好像没听说其他哪个国家影视评奖也如此频繁下“双黄蛋”的。
有人分析过影视评奖下“双黄蛋”的原因:其一,人情需要。通过下“双黄蛋”,实现皆大欢喜的局面;其二,捧场需要。通过下“双黄蛋”,吸引更多的明星大腕前来参加颁奖典礼,制造人气很旺的表象,从而让投资商觉得“不虚此行”。
上述分析虽有失偏颇,却并非一点道理没有。我们不禁要问,影视剧评奖为何要纷纷下“双黄蛋”呢?难道真是为了平衡演员之间、影视剧制作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达到鼓励更多人、更多单位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电影电视剧事业向前发展?说上一千、一万个理由,也难以让人理解为何非要下“双黄蛋”不可。更何况,有关方面也从未正式、详细解释过为何要下“双黄蛋”。
既然是影视界最高水平的较量,就不必人为设置“双黄蛋”。就好比奥运会比赛,那么多选手在一起角逐,既有体坛老将,又有赛场新手,如果组织者考虑感情因素,也让两位选手并列获得某项比赛的冠军,那岂不让人笑掉大牙?这影视剧评奖,为何就不能不顾情面,将奖项角逐变得再“残酷”一点呢?
当然,奖项设置是一个方面,如何评选又是一个方面。为了真正做到公平合理,奖得其所,我倒有一个不成熟的建议:每个奖项都制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并让尽可能多的方面参与到评选中来。比如对于优秀导演奖,可以设这么几方面标准来评分:票房分(按影片票房高低或电视剧收视率依次计分)、技术分(由专家根据影视剧拍摄质量分别打分)、观众分(根据观众投票情况计分)、印象分(根据影视剧在社会上反响程度分别计分,还可根据影视剧对社会的特殊贡献加分,或根据环境污染等负面影响适当减分等)。然后将各项得分汇总,得分最高的导演即为优秀导演。
总而言之,只要影视评奖组织者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尤其是充分尊重观众意见,一定能评出“货真价实”的各个奖项获得者,而不必再受“双黄蛋”困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