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专题 正文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宝山科学跨越发展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9-10 13:43:03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推动宝山科学跨越发展

(区委宣讲团基础讲稿)

按照区委部署,在全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和目标,就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围绕科学发展开展解放思想讨论,着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在事关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科学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上形成新的共识。为此,按照区委要求,我们区委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宣讲团,结合我区实际,进行了集体备课,现就如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科学跨越发展,谈谈我们的初步认识。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意义

1、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

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新情况,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一)科学发展观是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的潮流。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有利,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各国普遍看好我国的发展前景,战略上对我更加重视,与我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同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影响世界和平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发展明显不平衡,围绕资源、能源、技术、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上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面对国际资源、能源、环境、技术对我国发展制约因素明显增多,我们要取得有利的战略地位,就必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和平发展的道路。

(二)科学发展观是在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加快经济发展成为各国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但是,由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导致一些国家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能源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以及高增长下的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问题。世界发展的实践表明,发展绝不只是经济的增长,而应该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反映这些最新的发展理念,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和高度概括。

(三)科学发展观是在总结长期以来我国发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根据。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目的,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必须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妥善处理城乡、地区发展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必须注重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对这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和把握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发展要求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向全面小康迈进的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国科技事业不断发展,但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现在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我国区域、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但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我国对外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同时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文化建设不断发展,同时人们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活力显著增强,同时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新的情况,社会建设和管理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我国社会总体安定团结,同时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各种犯罪活动和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依然严重存在。科学发展观准确反映了这些阶段性特征,立足于更好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提出和确立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从最初提出到成为统领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指导方针,它的形成大致经过了这样几个阶段。

2003年4月胡锦涛同志在广东考察“非典”疫情时,首次提出要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同年7月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又提出:“要更好地坚持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这是最初的提法。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正式表述。这表明科学发展观作为新一届党中央的重大战略思想已经初步确立。

2004年2月,党中央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讨班。温家宝、曾庆红等中央领导同志比较详尽地阐明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基本要求。同年3月的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又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至此,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框架和基本观点都已经构建起来,并且在全国兴起了一次学习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自那之后,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在重要会议和重要活动中,几乎言必讲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使我们对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等有关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愈来愈清晰。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样,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就成为我们党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并由此而引发了全党再一次学习、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热潮。

党的十七大关于党章(修正案)决议,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3、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与我们党关于发展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任何一种新的理论成果都不会是凭空产生的。它要么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要么是对既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要么是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和扬弃。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科学发展观的产生呢?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来,我们党从未间断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探索。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先后发表过《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著作,提出了许多关于发展的重要观点。

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恢复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以及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等著名观点,为实现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前两步,和今天经济总量超过英、法、意等发达国家而跃居世界第四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强调“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提出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一系列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所有这些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都是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来源。所以,科学发展观不是另辟蹊径,而是与我们党历来对发展问题的正确认识一脉相承的。

科学发展观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发展的丰富思想,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以物质生产为基础、社会主义首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思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主体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生产各个部类、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的思想,关于经济社会发展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的思想等,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进一步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必须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4、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到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指明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科学道路,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揭示了发展的本质和内涵,是指导我们认识发展的根本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辩证统一的基本原理;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是指导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强调总揽全局,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地运转。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充分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5、科学发展观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在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发展动力、发展目的和发展要求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新的思想观点,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也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的理论。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6、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它绝不仅仅是对我们党关于发展的认识成果的简单集合,而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首先,科学发展观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它依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重要思想,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的发展观念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目标,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理论;它通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种关系的深刻思考,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更加完善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任务,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它提出的“五个统筹”的基本要求,使“统筹兼顾”这一重要原则得到具体落实;它提出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以自主创新促发展重要观点,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提到发展战略的高度等等。所有这些,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吸取了我们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又克服了以往在发展问题上出现的偏差,同时还紧紧把握住了当今世界发展的脉博,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其次,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二战以来各国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各国的发展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从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论到社会协调论,再到可持续发展论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既感受到了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进步,也深刻体验到了由于认识的片面性、发展的盲目性和违背自然规律所造成的极端严重的后果。如越来越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社会的不安定、环境的日益恶化、资源的日趋枯竭、以及自然界无情的报复等。这说明以往人们对发展规律的认识还是不全面、不深刻、不准确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它要回答的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怎样发展的问题——即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又快又好地发展。它要解决的是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即坚持以人为本,依靠人民群众得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大大地深化了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可以说科学发展观是迄今为止最为接近准确地把握了发展的客观规律的发展观,它理所当然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7、科学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对于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指导意义,党中央从多方面作过深刻阐述。比如说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对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来认识这个问题。

其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上重新认识发展问题。

所谓发展观,就是人们对发展的目的、本质、内涵和要求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发展观一经确定,不论其正确与否都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影响。所以,有没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发展观,这一点至关重要。而发展观又是世界观的重要内容,它是受世界观决定和支配的。不同的发展观实际上就是不同的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回答了有关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观点。只有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才能帮助我们的一些同志走出在发展问题上的迷津,从根本上扭转那种单纯追求高指标,为求政绩、树形象、求升迁而发展的扭曲的发展观,以及不计成本、不讲效益、不珍惜环境和资源等为发展而发展的盲目的发展观;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以人为本,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所以从根本上来说,确立科学发展观的的意义,就是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牢固树立起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克服在速度观、政绩观、权利观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二,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重要的就是自觉地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科学发展观是迄今为止最为接近准确地把握了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规律的特点是具有长远性、可重复性和不可违背性。所谓长远性就是说它是一以贯之的;可重复性也就是它的普遍性,就是不论在什么地方其起作用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可违背性那就是谁违背了它就会吃苦头、遭报复、受损失。科学发展观作为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得来不易的,也是不可违背的。所以我们要不折不扣地尊重它,全面贯彻落实它。只有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科学发展观,才能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党对科学发展观重要意义认识的不断深入,从当初讲科学发展观对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作用,到胡锦涛同志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发展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再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更加明确地指出,要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越来越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长远性、全局性、战略性的指导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深刻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始终是我们的中心任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首先是要发展经济。国家的昌盛,人民的富裕,说到底是经济实力问题。国际竞争,说到底也是经济实力的竞争。只有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的生活才能不断改善,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才能在国际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地位。

发展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按当年平均汇率计算,2005年已经达到2万多亿美元,跃居世界第4位。但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只略高于4%,人均仅1700多美元,仍属中低收入国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按照十六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部署,提出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实现这一目标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才能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能更好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于我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我们强调加快发展,不是单纯追求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是目前世界通用的重要的宏观经济增长指标,具有综合性强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国内生产总值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结构,不能全面反映人们实际享有的社会福利水平。要以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看待国内生产总值,防止任何片面性和绝对化。要把加快经济发展建立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忽视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就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才真正体现了发展的硬道理。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根本力量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与我们党提出的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与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的人,是指最广大人民群众。在当代中国,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的本,就是根本,也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既有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中华文明历来注重以民为本,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但民本思想中的是相对于、相对于统治者而言的,其本质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者的统治地位。我们今天强调以人为本,既继承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但又与它存在着实质上的区别。以人为本也不同于西方的人本主义。近代西方人本主义反对迷信、崇尚科学,反对专制、崇尚自由,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其本质也是为资产阶级取得和维护其统治地位服务的。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人本主义,则站在唯心史观的立场上。它们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

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政府一切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展的目的真正落实到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把改革发展取得的各方面的成果,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不断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充分保障人民享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权益上,让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的具体体现和最终目的。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经济社会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离开了人的全面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就失去目标和动力。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现实条件的制约,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能超越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要从我国基本国情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做到既增强工作的紧迫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充分考虑现阶段的实际情况,不能一下子胃口吊得过高。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老老实实艰苦创业,踏踏实实不懈奋斗。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按照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战略思想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积极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尊重和保障人权,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必须把社会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妥善处理各种矛盾,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五个统筹深刻体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切入点和现实途径。统筹城乡发展,就要坚决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就要通过健全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扶持机制,形成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就要更加注重、加快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发展,就要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就要利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利用外部条件与发挥自身优势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协调。

坚持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要充分重视我国人口多、人均资源少、资源需求大的国情,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促进资源循环式利用,鼓励企业循环式生产,推动产业循环式组合,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要把节约能源资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抓紧抓好,实行节约能源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要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大保护生态环境的力度,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为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发展中的平衡和不平衡的关系、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4、科学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切实把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条主线,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要处理好内需和外需的关系,坚定不移地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国外市场,把扩大国内需求和合理利用国外需求很好结合起来,促进经济平衡较快增长。

切实把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措施。要依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提高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防止和纠正强求一律、盲目攀比、急于求成等问题,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

切实把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切实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要正确分析形势和条件,着力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着力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着力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不失时机地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要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重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注重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进程,通过深化改革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要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深刻理解和把握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进步的要求,体现了实践发展的需要,是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着力在贯穿、结合、转化三个关键环节上下功夫。贯穿,就是要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主线,想问题、做决策、干工作都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结合,就是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运用科学发展观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突出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转化,就是要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发展的科学思路,转化为正确的方针政策,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转化为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使科学发展观真正成为推动落实十一五规划各项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进一步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要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使科学发展观真正为全党同志所掌握,并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要大力加强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宣传和研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指导意义、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使以人为本的观念、全面发展的观念、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深入人心,引导干部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生产观、生活观,推动形成科学发展、文明生活的良好社会风尚,把科学发展观转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二)进一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重在实践、贵在落实。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形势,准确认识国际国内的发展环境,准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准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指导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实际工作中形成合力。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转化为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转化为领导发展的实际能力,确保实现科学发展。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正确看待政绩,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指标、人文指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使各项政绩经得起实践检验、历史检验和群众检验。

(三)进一步坚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党。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在善于治国理政上,体现在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使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同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全党同志不断求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之真,务坚持长期艰苦奋斗之实;求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之真,务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之实;求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之真,务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实;求共产党执政规律之真,务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之实,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四、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发展建设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十五”以来,宝山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辉煌业绩。工业增加值2005年完成23982万元,2006年完成37627万元,2007年完成65621万元,2008年完成70957万元。环比增长56.9%60.5%25.3%。全口径财政收入2005年完成4498万元、2006年完成6008万元、2007年完成7614万元、2008年完成11860万元。环比增长33.6%26.7%5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56604.6元、20067450元、20079285.6元、200811352元。环比增长12.8%24.64%22.3%。农民人均纯收入20053290元、20063900元、20074310元、20085861年。环比增长18.5%10.5%35.6%2008年,区委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财政收入为目标,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加快转型,改善民生的的发展目标,以项目建设、城区建设和农村三项工程建设为重点,坚持统筹兼顾,集中突破,全力加快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步伐。预计今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将突破25亿、7.8亿和4个亿,全口径工商税收突破1个亿,实现三年翻一番的目标。

(一)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之本,项目建设成果显著

为了抓好项目建设这一发展龙头,区委区政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开发。2003年以来,实施项目开发116项,80%以上为工业项目,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18亿。今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9亿元,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14项。其中亚泰煤业已投资5.2亿,建设三个矿井。再生胶项目3000万元,ATV万寿菊项目3000万元。储备大项目有电解铝、矸石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围绕园区建设重点推进了高载能项目,规划了高载能经济园区。预计两年内,大部分项目将建成投产,以煤炭为主的产业格局将得到改变,资源优势进一步发挥,产业结构将得到历史性的调整,为区域经济新跨越带来了强劲的发展后劲。

(二)着眼未来,科学规划,城区开发改造速度加快

区委、区政府把营造区域发展新格局做为经济社会和谐进步的有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谋划好未来发展的方位,宝山区制定了体现城区个性的长远规划提出了“南连北移”的发展模式。即南与电厂、农场、各国有煤矿联合,发展经济合作区,宝山一地开辟以亚泰煤业为中心的工业园区,通过沉陷区和棚户区大量北迁,集中建设生活居住区,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更多的土地资源。

彻底改变老城旧貌,特别是长期缺乏投入、基础设施老化、陈旧的落后局面,加快城乡一体化和山水生态城的建设步伐,近两年来全方位高标准实施中心城区公共设施和人居环境建设。开工建设的项目和投资规模都创历史之最。对道路交通、排污、供热、供水系统进行集中改造,大大提高了城区功能推进“三纵九横”的城区路网工程,以双七公路为主干,拓宽一马路3.78公里道路,新建了人行路,主要街道路面进行大修或罩面加宽,提高承载能力和通行能力。新建了宝一路主干线排水工程。建设了40吨热源厂,实现了集中供热。新建了一座水源井,改造上下水管网3,000余延长米,新建了三合小区居民供水设施。2008-2012年五年中,宝山区预计改造棚户面积115万平方米,安置16,151户,占棚户区总户数的80%宏远、盛园、宝盛家园、隆庆家园共21栋住宅工程已经或即将竣工。沉陷区CD级危房搬迁上楼累计达1,190户。计划和开工建设了学校、幼儿园、文体传媒中心、七星镇政府前广场、八一广场。规划实施中的宝山生态园区计划招商引资1.5亿元。通过旧城改造,未来三至五年,一个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功能相对齐全的新宝山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着眼城乡统筹,实现一体发展,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双鸭山农场抓住减免农业税的机遇,收入大幅提升,小城镇建设成果显著。其他矿区也在住宅开发、道路建设上有所建树。区属农业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种植业、养殖业效益不断攀升,形成了白瓜籽、蔬菜、肉牛、生猪养殖等6个无公害产品生产基地。2007年新农村建设投入360余万元,今年启动了农村泥草房改造、农村公路、村级活动室三项重点建设工程。共开工建设139户,10,164平方米,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的113%,占全部泥草房总量的35.8%。完成总投资890万元。计划三年完成全部泥草房改造工程。修建通村公路总里程26.8公里今年计划完成全部路段的桥涵建设和杨木岗村1.4公里村内通村公路硬化,明年完工。全区六个行政村全都新建改建了村级活动室,总投资83万元。预计今年农业各业总产值实现5950万元,增加630万元,增长11.8%;总收入实现5830万元,增收620万元,增长11.9%;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4950元,人均增收640元,增长14.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12个,建立市级现代农业示范点1处,六个村建立了以粮食种植或经济作物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发展格局。

(四)切实做好民生工作,社会和谐保证有力

优先发展教育。近年来,教育投入达到2千万元,新建校舍10,800平方米教育教学条件将得到极大改善。今年,将新建34中学5560平方米教学楼,幼儿园2500平方米教学楼,育人小学1500平方米教学楼,5000余平方米的文体传媒中心。增加了440万的教育教学设施。彻底扭转了教育长期投入不足、教学设备严重缺乏的落后局面。

今年新增就业2,463人,完成目标的110%,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零就业家庭实现全部就业。共有6525户、15186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619万,人均92.8元。农村低保188户、223人,月人均补差额达到50元。纳入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的人数不断增加。煤矿事故及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66%50%。受理信访件次、人次分别同比下降10%7%,没发生进京到省越级访。刑事案件发案率同比下降30%通过了省级平安县区标准验收。

五、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破解问题的办法

1、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区级功能不够健全。“条块分割”是我市,特别是我们宝山区的一大特点。垂直管理单位和部门占很大比例,可以说大部分的社会管理职权不在区政府。虽然叫政府,但发号施令的对象不多。各部门各行其政,各为其主,难以形成区域内共同的目标和统一的步调,区政府制定本地有关优惠政策的空间很小或者说没有。凡是涉及到治安稳定、扶贫救助、融资贷款,项目建设,离不开“沟通”和“协调”。一方面是有事都找政府,什么事办不了,什么事难办,什么事就归政府了,可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责任和权力不对称,比如说煤矿安全工作的责权利就不相统一。区级功能的不健全影响了政府工作的权威、力度和工作效率。

垂直管理部门有些属于垄断行业,有些在地方某些领域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由于条块分割形成的思维惯性,一些部门往往缺乏接受地方权力机关的监督意识。他们的工作有的是纵向管理,只对上级负责,地方基本上管不了。各自为政,弹性很大。有的出现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但地方政府却鞭长莫及。开展的正行风、促发展评比活动,被评比单位与政府成了伙伴关系,让地方政府瞻前顾后,无所适从。地方组织法规定,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有权监督垂直管理部门。但目前缺乏具体可行的操作规则,有效的监督机制还没用建立起来,从而影响区级政府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四大职能的实现。所以应尽快改变条块分割的弊端,依托市场,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应该以属地管理原则,应该加强政府行政权力。

(二)行政审批难以把握。审批制度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至今仍是政府履行职能的基本方式。由于职能上先天不足,区级政府要做些事情,必须向上申请,争取审批。比如,规划要审批,土地要审批,资源要审批,争取政府资金更要审批。区级政府现在想做些事情,干点大事,离不开要钱。要钱成了政府工作的首要课题。财税集中,权力集中,是目前的普遍现象。审批权力过度集中,人为因素多,自由裁量大,缺少公众参与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政府职能转变的主要症结也在这里。权力集中来源于宏观调控的理念,“管制”的性质多一点,与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有些背离。服务型政府应重心下移。通过权力下放,实现控制重心的下移,通过解除管制,使人们对自己和组织产生的结果负责,而不是循规蹈矩,导致应付虚夸。

(三)目标考核缺乏科学性。一是指标确定随意性强,不切实际。比如说招商引资、外贸出口、工业生产等,指标下达缺乏科学性,导致任务完成困难重重,有的不惜作假,或使用其他手段虚报数字,以至层层造假,皆大欢喜。二是上报数字随意性强。目前,各级统计工作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统计数据质量仍然有很多不足之处,迟报、虚报、瞒报和拒报统计数据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地方部门单位,重本职工作,轻统计工作,重小团体利益,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统计执法力度不够,缺乏强有力的社会监督机制。三是现行实绩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1、重汇报,轻实效。只听数字汇报,注重产值、速度、利税等正面数据,忽视了投入、效率、损失等负面数据,没有深入实地调查人民生活质量有多大的改善,工作效率有多大的提高,社会生产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多强等,造成“考核出数字,数字出政绩”的后果。2、重眼前,轻长远。只重视年度的实绩,忽视了经济发展是否具有连续性、长远性。导致挖空心思“突击”搞政绩;有的急功近利、寅吃卯粮;有的杀鸡取卵、竭泽而渔,造成“一个人的成绩,几代人的包袱”,不仅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而且破坏了可持续发展。3、重显绩,轻隐绩。只重视 “有据可查、有物可考”,而轻视了对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综合治理、组织建设等基础性工作,导致考核工作一手硬、一手软,实一块、虚一块。4、重静态,轻动态。干部考察方面偏重于查阅档案资料、听取个人汇报、个别访谈等静态形式;偏重于临时性、集中性的“快餐式”考察,缺少调查研究,造成考察工作流于形式。

2、破解问题的方法

宝山区是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区,历史形成了先生产后生活、先发展后规范的客观现实。通过前期调研和近半个月的学习查摆,初步查出了:矛盾多、百姓穷、就业难、增收慢、发展慢、历史欠帐多、城区基础设施滞后、民生事业迟缓、职能不健全、干部作风不实等10个方面的问题。采取了“对症下药”的办法措施,增强了边学边查边改的成效。

针对信访问题。实行了书记大接访活动,建立了区党政领导定期下访、约访、接访和领导包案制度,实行排查、调处、解决、稳控责任落实到人。有效化解了历史遗留的“三公司”上访、建材厂上访、二十委油坊等多年上访矛盾。区委书记率领信访、劳动等部门,深入到七星矿现场办公解决了原双矿集团潘桂芬、王凤兰2人长达36年的到省、进京上访问题,当事人十分感激区委、区政府。跃进街道办事处协调亚泰煤业,妥善解决了管道漏水淹居民房屋问题。

针对城区基础设施滞后问题。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规范和指导城区建设。投资110万元,聘请了哈尔滨规划设计院对城区整体规划进行了修编,并完善相关的分区规划、控详规划,大手笔进行城区规划设计,向现代化的煤电城区目标迈进。二是坚持基础先行,全方位增强城区功能。2009年拟投资2.87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路网改造、水网改造、供热改造、广场建设、城区亮化等10项重点建设工程,完善城区功能,提升城区品位。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优化城区环境。致力“三个提升”,打造城区形象。即:提升管理水平。合力抓好城管、环卫、环保的日常管理,形成城区管理的长效机制。提升服务质量。突出搞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创建清洁、舒适、优美、安全的城区环境。提升作业能力。增置机械化作业设备,提高环卫作业能力,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水平。

针对百姓穷、就业难、增收慢、发展慢的问题。一是纳入低保,解决生活难题。对于在贫困线以下的困难弱势群体,将城乡657115008人,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低保户月人均补差额提高到117元标准,农村每户低保对象年补差额提高到720元标准,解决了困难特殊群体的生活难题。结合学习实践活动,为贫困户、特困户解决米、面、油1500公斤,棉被25,折合人民币近4000元;投资3万元,解决了一户居住在危房中相依为命的父女住房问题。二是结对帮扶,解决脱贫难题。结合区情深入开展了百名机关干部、千名党员干部“一结二帮”结“穷亲”活动,因地制宜发展“种、养、加、销”型经济,帮助脱贫、帮助致富。三是传授技能,解决自立发展问题。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开展了“上门走访、送就业政策、送就业岗位、送职业指导、送培训信息、送困难补助”的“一走五送”再就业援助活动。针对全区815名特困援助对象的实际困难,因人而宜开展再就业援助活动。提供就业岗位500多个,发放《再就业促进法》1000本,发放困难补助金16万余元,同时还送去米、面和图书等实物。举办“春风行动”活动。为切实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工作,组织开展了以“保障民工权益、促进城乡和谐”为主题的“春风送岗位”系列活动,为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者和本区农村富余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就业服务。特别是针对受金融危机影响失去工作的返乡农民工,我区人力资源市场设立了“农村劳动者就业服务窗口”,为他们提供免费的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服务。同时,鼓励农村劳动者报名参加免费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前培训,切实帮助他们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和维权意识。发放“春风卡”2000张,《维护外出务工人员合法权益》手册、《就业促进法百题问答》等政策宣传单3000余份,提供政策咨询325人次。我区组织了58名农村劳动者参加了市就业局组织的“春风行动”劳务交流招聘会,其中12人达成意向性协议。四是全民创业,解决致富增收问题。紧紧围绕工业强区、农业稳区、科教兴区、旅游富区、商贸活区的战略措施开发创业项目。大力开展“干部干事业、能人办企业、百姓创家业”的创建活动,促进三产繁荣发展。搞活商贸流通市场。整合物流资源,以区辖矿厂(场)为物流枢纽,规划建设辐射辖区的煤炭物流中心。规划启动建设一处配套设施比较完备、功能比较完善的宝山商贸市场。加大旅游开发力度。依托现有的旅游景区,大力发展独具地方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的旅游项目。搞好项目招商,加快宝山生态园区工程建设,尽快完善园区功能,力争早日建成完工。规划启动山村农家乐特色旅游项目。通过开发旅游业,拉动餐饮、交通、运输等服务业发展。培育文化服务等产业。区域联动,抓好招商,吸引民间和外来资本,参与文化服务等产业项目的开发经营。组建专业协会,培育产业带头人。实施文化精品工程,完成文体传媒中心建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加快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中介及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针对民生事业发展迟缓问题。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落实新一轮的就业优惠政策,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和就业援助工作,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抓好再就业培训,实现新增就业2300人、劳务输出1200人。深入开展全民创业,鼓励和支持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深入推进企业养老保险、工伤保险扩面工作,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加强低保动态管理,扩大覆盖面,确保应保尽保。落实好廉租房补贴发放,解决好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积极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福利事业。

针对行政职能不健全问题。根据历史成因和发展中的客观现实瓶颈制约困难,已经形成了调研报告和《关于健全完善区级政府职能》的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向市政府和市人代会进行了反映,亟待减政放权,解决政府职能缺失。

在现实条件下,我们采取了区域协作的方法解决了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难题。在农业、煤电、第三产业、社会发展方面,与双鸭山农场、友谊农场八分场和双鸭山林业局及区辖四大煤矿进行了区场协作,联合发展区域经济。与双鸭山农场联合引进了印度AVT万寿菊生产种植加工基地。与双鸭山发电厂、友谊农场八分场协作发展高载能经济园区。与双鸭山林业局协作发展风力发电项目。与双矿集团四大煤矿协作,加强煤炭基地建设。通过区域协作,我们将全力构建煤电化基地,打造区域发展竞争优势。

针对煤矿生产的安全协保问题。以双阳街道办事处为主的家属协管矿工安全活动“好矿嫂”亮相井区受欢迎。在家属安全协管活动中。家属们来到矿电视站,在“荧屏寄安全”栏目中,倾诉他们对安全生产的期盼和深深的祝福。在“安全亲情帮教”活动中,家属们对精力不集中的“不放心”员工进行谈心帮教,确保了帮扶对象在工作中无“三违”现象发生。员工家属们还深入到区队、班组,为生产一线员工送去安全毛巾、安全鞋垫、平安果、吉祥桔,开展安全演讲和安全文艺演出等活动,用真情呼唤一线员工不要违规操作,安全生产。为推动员工岗位“必知必会”考问活动,家属们还与各段队合作,开展了“一对一”结队帮扶活动,与一线员工签订了包保合同。定期召开员工家属座谈会,交流安全协管经验,开展“好矿嫂”、“模范双保家庭”、“最佳安全协管员”评比活动,对家属安全协管典型事例进行广泛宣传,全矿形成了员工家属协管安全的良好局面,切实筑牢了矿井安全生产的第二道防线。

针对干部作风不实问题。一是抓党员干部思想观念的提高点。印发了《读书月活动实施方案》、举办科学发展观知识竞赛和《创建森林城市,建设生态宝山》演讲比赛及问计基层大调研活动,切实增强党员干部的危机感和责任感,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二是抓党员干部作风建设的改善点。以强化作风建设创最优发展环境为抓手,对照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深入进行查摆,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加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又好又快跨越发展。

总之,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戮力同心,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奋起直追,就一定能实现宝山更好更快和跨越发展!

 

 

作者:    来源:     编辑: 书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