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金
教师节来临,一些家长又在为给老师送礼而苦恼。有的家长在网上发帖说:“教师节成为双刃剑,对它又爱又恨。给老师送礼吧,每个家长心里都不情愿;不送吧,又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而部分接受媒体调查的老师纷纷提出,不收礼物,一条短信就是最好的祝福。教师和家长心情的迥异,反映了家长与教师之间不信任的现状,也是对师爱师德的呼唤。(新华网济南9月9日电)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故尊敬师长,亦是尽孝。从古至今,老师,倍受尊重,令人敬仰。自“孔子时代”开始,老师,作为万人敬仰的职业,在民间口碑良好,人们总能细数当地名师,诉说恩师之恩情,表达对恩师的无限感恩之情。以一首拿手好诗,歌颂对老师教导启蒙的感恩之心。孔子尊师、张良拜师、秦始皇拜荆条等耳熟能详的尊师尽孝之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对教师职业的无限尊重;昭示了中华民族优秀古文明中对师长的感恩情怀,流传至今,子孙后辈更应尊敬师长,尊重教育前线的教育工作者。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三尺讲台,老师一个人为千万学生讲授知识,传播文化,消除愚昧和无知,这就是伟大的老师,顶天立地一直“屹立”于学生从中。然而,近年来,教师尊严和权威渐渐褪减,更是出现教师罢教事件,民众对教师的崇敬之心亦是逐渐变的浅显。学生讨厌老师厌学、和老师作对,甚至伤害教师,与往日尊师守纪之学生样完全脱轨,教师成了一个高风险的职业。“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格言时时刻刻指引着老师去为实现其教育事业,教师的师德显得异常重要。
曾几何时,良师益友。而如今,教师节就有诸多“烦恼”困恼着家长和老师。譬如送礼“大事”,送什么礼物合适,如今“物欲横流”之势考验着教师为人处事之“师德”以及他们面对诱惑之下的公平公正之心。有的老师难耐心中“物欲”,一概接受学生家长的送礼,甚至还“挑三拣四”提要求。但仍有的老师能“坚守自我”,一心教育,播撒知识,体现了其高尚的人格和尊严。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有言:“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 教师,作为事关整个民族文化传播重任的职业,时时刻刻都应得到尊重和重视。当然,为人师者,更要有师德,能不负众望的兢兢业业,为社会服务。诚然,教师节之际,辛辛苦苦工作在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最希望得到的礼物,莫过于尊重和感恩。尊重老师在教育事业中所做的贡献和努力,尊重其教学成果。学生只需一张卡片、或是一段感恩文字、或是一个笑容,就是对老师的尊重和理解,就是维护了老师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