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将近,学生、家长们又开始准备向老师表达节日祝福:从以前的寄贺卡,到现在发祝福短信,还有送礼品礼金、邀请赴宴的,皆是一片苦心。很多家长担心,不送礼老师会对学生不重视,或者觉得大家都送自己不送不好意思,然而,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师觉得,过节有条短信就足够了。(9月7日《长江日报》)
9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25个教师节。教师节是教师的节日,是广大学生的节日,更是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节日。但是,在教师节里,送礼式尊师重教似乎成为“首选”。在以“尊师重教”为永恒主题的教师节,学生给教师送点小礼物早已是“约定俗成”的,应该说大多数出于感激之情。周而复始,教师节也成为加剧师生功利关系的载体。学生给教师送礼已渐渐失去尊师重教的本来面目,功利占了上风。其实,除了利用教师节这一载体来送礼外,在其他节日里或特定的日子学生有目的地给教师送礼也是常事。
早有人指出,教师节异化为“送礼节”之弊,警惕教师节的功利化倾向。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借助教师节给教师送礼,甚至是“厚礼”,甚至是功利性很强的“礼尚往来”,无不让教师节异化、功利化。透过教师节的“变味”,我们更要觉察到师生关系的变质。教师节被功利化其实只是师生关系功利化的表现。昔日的师生关系被喻为最纯洁、最高尚、最无私的关系,可如今,师生关系功利化,甚至商业化了。
笔者并不是以偏盖全、以点代面地指责广大辛勤教书育人的教师,但确实存在着师生关系功利化的现象。有些大学教授可以利用学生来“帮助”自己搞研究乃至赚钱,大学生成为教授的“义务打工者”,“大学教授学者越来越像商人,商人越来越像大学教授学者”;而一些中小学教师也热衷于“家教”挣钱……教师节的功利化,师生关系的功利化,一定程度上也是现行的教育体制遭到功利化“侵袭”的后果。教育的功利性决定了师生关系的功利,决定了教师节的功利;同时,师生关系、教师节的功利又进一步加剧教育的功利。所谓“恶性循环”。
教师节,“今年过节不收礼”。要“漂白”教师节的功利色彩。唯有剥去教育功利的外衣,才能还原一个纯洁无私的师生关系,还原尊师重教的本来面目,让教育体制更加健康地发展、健全与完善,这就涉及到教育体制改革问题。与此同时,更要强化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让尊师重教根植于内心、脱身于功利、落实于行动。脱去功利外衣的教师节更美丽。抑或,从教师节的“去功利”入手,就会让师生关系更纯洁,进而让教育体制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