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头题 正文
育桃李芬芳满园——双鸭山市教育事业发展巡礼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9-07 09:45:56

  东北网双鸭山9月7日讯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风风雨雨,双鸭山市教育战线的各级教育工作者以自己辛勤的探索和实践为教育改革做出了巨大贡献。风雨兼程60年的教育改革,同样使双鸭山市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双鸭山市教育始于1948年,当时矿务局创办了煤矿职工子弟小学,分岭东、岭西2个教学点,有学生40人、教师3人。1950年,岭东、岭西分开设校,各建一所小学。1952年创办了第一所幼儿园,入托幼儿65人。1954年,双鸭山煤矿职工子弟小学附设一个初一教学班,1955年7月成立双鸭山中学,在校生112人、教师12人,1958年易名为双鸭山市第一中学。1956年建市时,仅有解放、定国、建国、前进、树人、兴安、新华等7所小学。1956年后,陆续建立了22所小学。1958年至1963年共建中学6所,1965年后,陆续创办了5所职业中学。1959年8月,建立市师范学校。建市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政通人和,社会局势稳定,人民生活安康,教育事业形势喜人,教育工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跨越式新发展。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从此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邓小平同志的一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讲话,同时也揭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

  60年的发展变迁,双鸭山市教育规模、质量和效益发生了巨大变化,政府、中省直在双企业、社会力量办学互为补充,基本形成了幼教、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互衔接、结构较为合理的国民教育体系。目前,全市政府办中小学287所,其中小学174所、初中5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2所、完全中学1所、普通高中10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6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在校生156331人、其中小学76210人、初中49107人、普通高中22225人、中职学校8224人、特殊教育565人;教职工总数12781人,专任教师10654人。

  双鸭山市政府办学现行管理体制为,县域按国务院“以县为主”的要求,至2003年底,农村中小学校已全部上划到县级管理。市区中小学校1991年实施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初中、小学全部下放到各区管理。从2000年起,市区教职工工资统一由市财政统筹支付。2009年初市区初中学校全部上划市教育局管理。

  近年来,教育事业可谓蒸蒸日上,累累硕果。学前教育迅速发展。城镇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全市幼儿学前一年受教育率达到92%以上,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60%,分别比2005年提高了5.5%和14.22%。“普九”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

  2003年四区、四县全部通过省“两基”巩固提高验收,有三县一区被评为省“两基”巩固提高先进县区。在全省新一轮对县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和“双高普九”评估工作中,尖山区率先通过“双高普九”验收,宝清县、友谊县被评为先进县,饶河县通过了省级验收。全市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90%以上的三残儿童可接受良好的正规教育,2008年小学辍学率为0.03%,初中辍学率为0.95%,远低于省定标准。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步伐不断加快。近年来,全市共新建、扩建校舍近10万平方米。高中阶段在校生3.7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75%,校舍规模和在校生规模均较2004年增加了近一倍。同时,高中阶段优质教育资源不断扩张,先后创办省级示范高中1所,市级示范高中2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3所。高等教育实力进一步增强。市广播电视大学形成了成人专科与开放教育本、专科、电视中专、岗位培训并存的多层次、多形式办学模式。区域内创办了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高等教育为地方培养落地型专业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得到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具有地方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体系、实习实训基地网络已经建立,并逐步得到完善。2008年新建成机械加工、电工电子、计算机、汽车维修四个区域性实训基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落地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优化,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98%以上,骨干校长、骨干教师队伍迅速扩大。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截止2007年底全部消灭历史D级危房,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环境进一步优化,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稳步推进,中小学办学行为日益得到规范,教育行风测评连续3年取得好成绩,连续2年受到省教育厅通令嘉奖。

  教学楼的变迁和教学设施的改进,从粉笔到黑板再到现代多媒体。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是教师上课沿袭了几十年的三大教具,看着似乎简陋却是每个教师所不能失去的,每节课下来都会吸着粉笔灰,这些对于那个时代是再平常不过了。现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替代了黑板和粉笔,许多老师已经开始用笔记本电脑备课,以前为了获得足够多的资料,老师到处托人寻找资料,如今电脑上应有尽有。

  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建设教学楼、综合实验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宿舍楼等,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幼儿教育、特殊教育也得到健康发展。教育注重关注民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通过“爱心助学”等助学工程,确保每一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不会因为上不起学而失学。

  教育的沧桑巨变,旧貌新颜;教育的荣誉不断,任重道远。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历史时期,相信素质教育之花将会在我市的各个学校开遍,更将结出累累硕果,为振兴我市经济发展再谱新篇。

作者: 贾艳昕    来源: 双鸭山日报     编辑: 丁爱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