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是一个新学年开始的日子。新学年,老师们也都努力想出一些新鲜玩意来迎接学生。杭州卖鱼桥小学教育集团大队辅导员黄鼎汉就想出了这样一条新校规:少先队员进校敬队礼时,要面带微笑,如果没有做到,就要扣1分。昨天,黄鼎汉向学校的各班主任传达了这个新校规。(9月1日《新闻晨报》)
新学年、新气象,自然要有“新校规”,这不,新校规“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微笑敬队礼,可不是“一般人”能够想得出来的,这可是凝聚了大队辅导员的心血与智慧。“微笑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气质。不仅是从礼仪方面考虑,我认为这对学生的心理也是有好处的。” 此新校规,也得到老师、家长和多数学生的“微笑式”认可,基本上认定可以大胆尝试、不断完善。也许,这种“微笑敬队礼”有着一定的强迫性,当与班级的评优挂钩后,又有一定的处罚性,难免给人“被微笑”之感。
一直以来,我们的教育表情比较“呆板”,教学模式化严重,教学创新乏力,甚至连一个“批评教育权”的问题也引起广泛的争议,更不用说步履蹒跚的教育改革了。细化到老师身上,老师的表情基本上是“严肃的”,所谓“师尊”,让学生本能地产生“敬畏感”,敬而远之,造成了师生间的沟通困难。加之,有些老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更是让学生“很害怕”。
任何旨在改变“教育表情”的尝试都值得期待。“学习、生活、医疗、交通……一个孩子从出生到完成学业,要花费父母多少钱?”重庆市树人凤天小学老师今年5月的一个周末为三年级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份特殊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填写一份“亲情账单”。调查结果——“人均54万元”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很震撼。最“贵”的一份“亲情账单”达143万。这是“感恩教育”的尝试。
说到“教育表情”,另一条“新规”显得有点“呆板”。31日,江苏省人大法工委、教科文卫委、省教育厅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从9月1日起正式实施。第一次以法规形式规定各年级学生的书面家庭作业量。其中规定: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小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总计控制在一小时以内。(9月1日《扬子晚报》)当然,其用心良苦是“肯定的”,但是否有效,是否具备可操作性,令人怀疑。
教育表情不能“呆板”。时代在进步,教育更要与时俱进,尤其是“教书育人”的功能要得到更大的发挥。学生真正开心地“微笑”,关键在于教学手段的改进、教学方式的改进,更加贴近学生;在于“教育表情”的丰富多彩,让学生喜闻乐见;在于“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确立,教育改革要扬鞭快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