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暑期档已渐入尾声,近16亿元的超高票房较去年同期涨幅将近50%。据上海联和院线6月24日至8月24日的票房统计数据,《变形金刚2》《麦兜响当当》《哈利波特6》《冰河世纪3》和《特种部队》分别总揽了票房排行榜的前五名。引人瞩目的是,在这些创下良好票房业绩的热门片中,居然不见一张明星面孔。种种迹象表明:如今的大银幕不仅仅只是明星的“世袭领地”,那些凝聚电影人智慧的创意形象,即使没有明星撑市面,票房照样红火。
事实说话:吸金实力天壤之别
今年暑期档,主打电脑特效的科幻片和诙谐睿智的动画片吸金能力超强。仍以上海联和院线公布的数据为例,《变形金刚2》为首的票房五强就以总共1.3681亿元的佳绩占据了总票房的73.9%。据此核算,擎天柱、麦兜猪等14个具有超高人气的电影形象,平均“入账”977.22万元,而由刘青云、古天乐、吴彦祖、张静初等多位大牌明星参演的《窃听风云》全部票房763.68万元,人均190.92万元。据悉,《窃听风云》是今年暑期最卖座的“明星电影”,而《非常完美》《大内密探零零狗》等云集众多明星的大片尽管不负众望,但“人均收入”都在155万元以下。
追根溯源:角色“品牌”胜过明星
如此悬殊的揽金能力,让人为之侧目。上海市影协副主席、上海大学电影系教授石川分析:“这些大片多是续集。那些角色在以往的电影中已得到观众普遍的认可,确立了自己的‘品牌效应’。可以说,角色本身比大明星们更‘星光闪耀’。”
从明星的角度出发,石川进一步指出:“近年来电影明星日趋‘类型化’,观众缺乏新鲜感之余,很难对其记忆深刻。”此外,近年来草根选秀的火爆和博客文化的普及,明星大牌在公众眼里的“神秘感”骤降。新影联老总高军所谓“华语影坛有票房号召力的不过20个”的断言,凸显了目前演艺圈“二线一堆,顶级就那么几个”的窘境。明星队伍缺乏良性梯形结构等状况,都是形成创意角色票房号召力远超大腕明星的主要因素。
非此即彼?两者理应比翼齐飞
今年暑期档票房所显现的“卖座电影无明星”现象,是否预示着创意角色必将主导市场?石川认为:“电影市场仍需演艺明星。角色明星和演艺明星两者是并行不悖的。”他说,“技术手段创造出来的角色之所以受欢迎,其人物本身所体现的人性是其成功的主因。是否由明星来演绎,只是物质载体的转变。也许明星可以借助自身影响力托戏,而虚拟角色更需以新颖创意博得观众的喜爱。”
业内人士普遍表示,今年电影暑期档的票房分配,无疑是对电影创作者激活创意的有力鞭策。中国电影产业只有依靠创意明星和演艺明星“两条腿”,才有可能走得更快、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