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汉杰
8月26日,被网友们称为“中国最美丽的希望小学”——中国海外三峡希望小学正式开学。据悉,这所小学花费350万,是建17所普通小学的花费。(重庆晚报8月27日报道)
一所希望小学造价竟然是建17所普通小学花费的总和,难怪可以称之为中国最美丽的希望小学!该希望工程的负责人的解释是“有条件,就要将最好的东西给孩子”,而多数公众的回应是“有条件,为什么不把东西给更多亟需的孩子呢?”看来,“最美丽的希望小学”在许多公众看来只是臭美而已,而这样一所高价希望小学的建成甚至让一些网友表示“不会再对希望工程进行经济支持了”。
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是希望工程首要解决的问题。希望小学,顾名思义是给尽可能多的孩子有读书的希望和条件,而我们尚有许多孩子的读书环境亟待改善,这样的背景下希望工程怎能对少数孩子关爱有加而忽略更多孩子嗷嗷待哺的眼神呢?
我们看到的是,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希望工程已经成为了地方形象工程的一部分,“希望”的本意已经退出了地方领导和工程负责人的视野,政绩和形象已经渗透在希望工程之内,很大程度上腐蚀了希望工程的理念和宗旨,让希望工程陷入“臭美”的困境之中。
有学者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码要求。我们之所以要建希望小学,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所有孩子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如果连希望工程都成为政绩和形象工程的一部分,结果迷失的只能是教育公平的理念,受伤的只能是多数孩子的权利。
希望小学造的是“希望;”,不是形象。笔者认为,要避免这种“形象希望小学”的的再度出现,从根本上说要杜绝行政对希望工程的插手,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机制,来防止地方官员政绩心在希望工程上作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