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双鸭山新闻网 > 北疆文艺 > 文艺论坛 正文
网络作协早已遍地开花
http://shuangyashan.dbw.cn   2009-08-27 09:32:28
 几位在网上活跃的诗人,挑头发起成立“中国网络作家协会”,并且向民政部提交了审批申请。目前不到一个月,已有500多名网络写手、网络作家加入。(8月26日《华西都市报》)





  这次“中国网络作家协会”不只是止步于网上发发帖子、喊喊口号,他们有“真干”的劲头,不但起草了章程,还打算“有固定办公场地,10万元注册资金”,好像万事俱备,只欠民政部一个批准的红头文件了。而据闻,民政部对于以“中国”打头的协会、组织审批极为严格,“中国网络作协”能被通过的可能性很小。

  民政部批不批“中国网络作协”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弄明白这个组织有没有成立的必要。首先,网络是一个开放、虚拟、自由的空间,作为一种草根行为,网络写作具有随意性、个人化等特征,它和传统写作不一样,它不太怎么需要“组织”的引导、扶持和帮助。其次,网络写手诞生的土壤,决定了他们天然对加入任何形式的协会和组织有着本能的反感,慕容雪村说,“我不会加入中国作协,同样不会加入网络作协”,有多少已成名或正走红的网络写手愿意加入作协?这个要存疑。再者,近年来网络写作具备了浓厚的商业色彩,商业价值成为网络写作的核心价值,不像传统写作,要凭借加入××协会才能有发表和商业拓展的空间。

  类似于“网络作协”这样的网上写作圈子,只要建立起来,在较短时间内都能够吸引一些写手或者网民的参与,这是因为网络参与的便利性,只要点点鼠标就可以完成入会流程了。网络写作圈子的门槛低,是区别于传统写作圈的最大特点,如果“中国网络作家协会”因为正规化而提高了入会门槛,会不会有违网络写作的本质?而如果维持网络写作的低门槛,又何必非要有这样一个“名份”?对发展文学事业有想法有创意,实现的方式和渠道有很多种,作为“被批准”成立的组织,反而会少一些自由多一些限制。


作者: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关云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