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局即将出台相关政策,彻底封杀“疯狂奥数”:教师校外兼职教奥数或私办奥数班将被严处甚至开除;民办学校小升初或初升高的“自主选拔试题”不得有奥数内容;公办学校以奥赛成绩选拔学生,校长最重可“撤职”;教师进修校、少年宫这些“半官方”培训机构停办奥数班。据悉,成都市将用一年的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这将是成都历史上“对奥数整治最严厉、最彻底”的一次。(8月23日《重庆晨报》)
众所周知,“奥数”是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简称。这项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的国际性赛事,其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不可否认,对少数聪明的孩子来说,重思维、轻技能的“奥数”,可以开拓他们的思路,发展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然而,对于90%以上智力普通的孩子来说,勉强参加则是一种痛苦和负担。因为奥数,很多孩子过早地成了失败者和自卑者。
前不久,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在其个人博客上发表博文《打倒万恶的奥数教育》。文章称,这种重在解难题、怪题,所谓的“数学杂技”和高强度的集中训练,与提高数学素养毫不相干,不仅扼杀和败坏儿童的学习兴趣,损害青少年的健康,更让家庭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是完全违反教育规律的。
盲目跟风的“疯狂奥数”已成为一种社会公害,对少年的毒害堪比“黄赌毒”,早就引来了一片喊“打”之声——家长恨、院士批、学生怕、舆论骂。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诸如叫停公办初中、小学奥数班,取消奥数加分,义务教育免试入学……可“奥数热”虽但没有“退烧”,反呈“升温”之势,有些地方甚至将奥数班开进了幼儿园……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反常奇观?窃以为,主要是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稀缺所致。眼下,我国优质教育资源大都集中在少数重点学校,学生和家长希望进这样的好学校就读,学校也同样希望自己能得到好的生源。君不见,在不少地方,奥数与升学挂钩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在小学升中学不允许考试、缺乏更好的选拔机制的“大气候”下,双方便合力为“奥数热”升温添火。据报道,连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系主任这样的数学家也不能例外,被“潜规则”无情地撞了一下腰。
除此以外,奥数热“高烧不退”也有其客观市场需求。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奥数确实有收获,比如思维能力的提高,面对一道数学题可以有明确的解题思路,而没有经过这方面训练的孩子就不具备这种优势。更多的家长则是盲目跟风,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孩子“逼上梁山”。如此多的学生家长追逐奥数,痴迷奥数,也让很多人嗅出了“商机”——教育机构办奥数班敛财,研究机构靠炮制奥数教材赚钱。为了“共同的利益”,他们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把孩子和家长一个劲地往奥数培训机构里“赶”。
奥数市场如此“火爆”,那么,其真正的主角——孩子们在这里又得到了什么呢?有资料显示,奥数比赛的获奖率最高也就是千分之四。也就是说,绝大部分孩子学奥数只是为能拿奖的尖子生做“陪练”。基于这种怪象。青少年问题研究专家孙云晓曾说过一句“狠”话:“奥数,是一个让大部分孩子证明自己是傻瓜的课程。”事实也的确如此。这些年来,愈吹愈烈的“奥数旋风”刮走了孩子们的童真,苦了孩子,坑了家长,肥了“班主”。去年,广州市曾对1000名少年儿童进行了一个梦想大调查,有的孩子的梦想竟然是永远不要再上奥数课!
此次,成都市将用一年的时间,分批分类,彻底整治“奥数难题”,无疑让人寄予厚望。窃以为,在现有国情下,简单地取消奥数班,拟或是停办奥赛、严厉处罚相关责任主体,都不是治本之策。解决之道应在于政府加大教育投入,通过有差别的政策逐步让所有中小学校具备同一水平线上的实力,让所有学生享受到同样标准的教育资源,包括同样水平的硬件和软件,再加上校际之间领导和教师可互换交流,严格遵守就近入学政策,严格执行统一的收费标准。如此,或许能让“高烧不退”的“奥数热”降温、熄火。
|